新加坡首次联合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文莱和泰国,共同申报的东南亚妇女传统服饰卡峇雅(Kebaya),2024年12月4日正式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五个国家两年多的申遗历程,终于取得成功,随着各国媒体大篇幅报道,大众也纷纷再度将目光聚焦于这种传统服饰。仅仅两个月来,我们眼见一些周边商品纷纷冒起,这也似乎预示著卡峇雅这种传统服饰,有望在接下来再掀风潮。
然而,或许很多朋友对卡峇雅的发展并不太熟悉。
(图源新加坡国家文物局National Heritage Board官网)
南洋风情的象征:卡峇雅的前世今生
早在20世纪初,卡峇雅就已在南洋各地流行。它是一种开襟上衣,常搭配纱笼裹裙,尽显南洋女子的温婉韵味 。
卡峇雅的起源说法不一。一说源于15世纪,由阿拉伯人带入东南亚,也被称作“峇雅服”或“娘惹衫” ;另一说可追溯到13至16世纪,其原型是中国长袍服饰,随华人迁徙传至爪哇地区。起初,它是贵族女性专属,多用丝绸或半透明尼龙面料,后来逐渐普及,平民开始穿着,棉布也成为常用面料。
在东南亚各国,卡峇雅风格因族群美学偏好和气候差异而有所不同。早期款式保守,袖子长,下摆及膝或过膝,整体端庄典雅。20世纪30年代,缝纫机普及,蕾丝和刺绣融入设计,成为其标志性特色。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受西方时尚影响,卡峇雅变得贴身,下摆尖细,大量运用薄纱、蕾丝与刺绣,展现出玲珑曲线,备受新加坡、马来西亚和印尼妇女喜爱,如今被视为“经典传统卡峇雅”。
(图源:新加坡国家文物局National Heritage Board官网)
卡峇雅在东南亚文化中地位重要,不仅是传统服饰,更象征着国家形象。新加坡航空、马来西亚航空等多家航空公司的制服都源于卡峇雅,其优雅剪裁和南洋风情,彰显了这一服饰的文化魅力,使其成为东南亚极具代表性的文化符号。
新加坡:守护卡峇雅文化传承
在文化传承的征程中,新加坡对卡峇雅文化的守护尽心尽力,从官方、社区以及教育与文创等维度,全方位为这一文化瑰宝 “保驾护航”。
在社区层面,“Kawan Kebaya” 社区网络至关重要,是推动卡峇雅文化传承的中坚力量。申遗提名时,成员们积极参与焦点小组讨论和研讨会,分享知识与见解。后续文化推广中,他们也持续发力。
(图源:新加坡国家文物局National Heritage Board官网)
卡峇雅从业者与欧亚协会合作举办讲座和工作坊,提供专业学习平台;新加坡土生华人协会举办卡峇雅时装秀,以时尚之姿展现服饰魅力;卡峇雅协会举办展览,多视角呈现文化内涵。
值得关注的是,制作者兼企业家 Ratianah Tahir 推出 “Kebaya by Ratianah” 玩偶系列,旨在吸引儿童和青少年,激发他们对卡峇雅文化的兴趣。该项目获国家文物局(NHB)资助,体现出新加坡从社区层面鼓励创新传承,培养年轻一代文化传承者。
(图源:新加坡国家文物局National Heritage Board官网)
官方层面,NHB大力开展外联活动,提升卡峇雅文化影响力。自 2023 年 4 月起,“Love, Kebaya” 展览在全岛 10 个公共场所巡回,包括新加坡国家博物馆等知名地点,吸引超 40 万参观者,让大众深入领略其文化魅力。2023 年 2 月,NHB 发起 #WeHeartKebaya 数字活动,鼓励公众分享故事,产生超 250 条内容,激发了民众参与热情,促进文化传播。
在教育资源与文创产品开发方面,NHB与南洋理工学院设计与媒体学院深度合作。在教育资源上,为高年级学生设计卡峇雅数字游戏,为低年级学生准备资源包,寓教于乐培养学生兴趣。文创产品方面,设计了穿着卡峇雅的猫咪造型钥匙扣,计划 2025 年 3 月在全岛公共场所免费发放,融入文化元素吸引公众关注。
新加坡通过多方面协同合作,构建起全方位的卡峇雅文化传承体系,为这一非遗的延续发展筑牢根基,也为世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提供了有益借鉴。
打卡加东地区 感受娘惹文化的魅力
如果你想深入感受卡峇雅和娘惹文化的魅力,新加坡的加东(Katong)地区是不容错过的目的地,充满了浓厚的历史氛围与独特的南洋风情。
这里有色彩斑斓的建筑与美食,这里的娘惹风格建筑装饰著华丽的瓷砖和雕花,街头巷尾弥漫着浓郁的南洋气息。这里的小店售卖著各种地道的娘惹美食,如娘惹糕和叻沙,既是味蕾的享受,也是对传统的致敬。
也能近距离观赏博物馆的文物,在加东的土生华人博物馆,你可以看到丰富的娘惹文物,从华丽的服饰到精致的珠绣与瓷器,无不彰显出娘惹文化的细腻与辉煌。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