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新傳媒英文新聞網站CNA報道,受訪的民眾表示,社交媒體有助於他們與候選人交流。33歲的經理Iris Than就表示,與其與候選人面對面交談,她更傾向於通過社交媒體來了解他們。
「面對面的交流往往很短暫、且流於表面,可能是因為時間緊湊。所以,我很珍惜 Instagram 的帖子和評論,它們成為了一種持續互動的渠道。」
疫情時的大選推動社交媒體交流自2020年在冠病疫情期間舉行的大選以來,社交媒體的影響力變得愈發重要。民眾當時無法集會,社交媒體成為候選人與選民溝通的關鍵渠道。
短視頻與播客成候選人熱門平台新加坡政策研究所(IPS)的一項研究指出,短視頻平台TikTok和播客的崛起為候選人與選民之間提供新的溝通方式。專家認為,該趨勢將持續發展,尤其是針對年輕一代的選民。
總理黃循財就到《The Daily Ketchup》播客節目中接受採訪,與選民拉近距離。反對黨候選人陳清木則利用流行語得到年輕選民的關注,在Instagram上積累了數萬名粉絲。
社交媒體並非萬能社交媒體雖有助於提高候選人的知名度,但它也不一定會轉化為選票。以2023年總統選舉為例,候選人黃國松雖然在社交媒體上表現活躍,但最終未能獲得足夠的選票。
專家指出,僅靠社交媒體並不足以獲得選票,選民仍會關注候選人的能力和可信度。因此專家認為,候選人與選民在現實生活中的互動和面對面的交流同樣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