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長海量說》第三場活動今天(16日)下午在蔡厝港德惠巷舉行,吸引超過150名公眾出席。顏金勇和新傳媒主持人張海潔探討了居民如何應對物價上漲的挑戰,以及鄰里商家如何減少跨境消費趨勢帶來的影響。
據《8視界新聞網》記者觀察,超過七成的參與者舉手認為生活開銷的壓力最大,認為最難負擔水電費和交通費的參與者,分別占約兩成和一成。
顏金勇指出,政府在今年財政預算案中宣布的定心與援助配套,能有效延緩消費稅上調對大部人國人帶來的影響,尤其是低收入人群。
購物券一舉兩得此外,他表示,在建國60周年(SG60)配套下推出的的購物券也起到了一舉兩得的效果。
「購物券不能直接用在水電費或交通費,但是可以在日常用品方面省下錢,這可以拿來抵消其他方面的費用。另一個好處是,(購物券)鼓勵大家在鄰里消費,幫助鄰里的商家,變成有好處就大家分。」
張海潔也提到國人越堤到馬來西亞消費的趨勢,顏金勇對此表示,這是由於近幾年新元兌令吉的匯率持續強勁所致,因此本地企業也需要提高競爭力。
另外,根據早前報道,部分超市將在今年內推行試點計劃,在肉類和雞蛋等商品售價旁,貼上每單位重量或體積的價格。參與的超市包括職總平價超市(NTUC FairPrice)、冷藏公司(Cold Storage)、Giant超市、昇菘(Sheng Siong)和百美(Prime Supermarket)的指定門店。
顏金勇以單位價格試點計劃和「省錢之友」(Price Kaki)應用為例,建議消費者在貨比三家後明智選擇。
他補充說:「(這)確保企業之間能夠競爭,競爭是我們維持物價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武林絕招』。這能能鼓勵商家合理設定價格,讓居民受惠。」
此外,顏金勇也提到,建屋發展局正在探討如何協助鄰里商家更好地陳設商品以吸引消費者。
政府與國人分享經濟成果他也強調了消費稅上調的必要性。「消費稅的體制是一個長期性、機構性的體制。這兩年調高了消費稅,是因為需要為我國財政做一個長遠的好的基礎。如果我們把每一分錢都花完,稅也不增加的話,萬一明天發生什麼事情,我們會沒有能力來應付。所以最重要的是要未雨綢繆。」
總理兼財政部長黃循財早前在發表新財政年預算案聲明時透露,2024和2025財政年預料將會分別出現64億元和68億元的盈餘。
顏金勇表示:「去年我國的經濟得到很好的增長,企業有很多盈餘,企業稅去年增加了很多。那麼這些錢呢,我們就拿來和大家一起分享,於是就有了這些購物券。在五年政府任期結束的時候,財政出現盈餘,我們就跟大家來分享經濟的成果。」
他也鼓勵居民善用技能創前程(SkillsFuture)培訓補助來提升生產力。「這樣收入才會增加,那麼能夠更好地應付物價上漲,這才是根本的解決方案。」
《部長海量說》第一階段落幕三場《部長海量說》活動正式落幕,張海潔受訪時表示,未來會邀請更多部長和議員走進社區。
「這次因為準備的時間非常倉促,所以第一階段只有這三場。這三場活動受歡迎的程度出乎我的意料之外。三位部長和居民像朋友一樣聊天。我覺得這是非常令人鼓舞的現象。」
張海潔表示,和居民面對面交流是《海量說》節目的宗旨。
「專家的觀點呢,其實我們可以從8頻道的新聞里看得到,所以我的節目應該是讓部長和議員能直接和居民對話。我的選題都是民生課題和政策相關(的課題),都是跟大家柴米油鹽相關的一些課題。」
在收到一些參與者反饋後,張海潔希望下個階段的《部長海量說》活動能請到負責衛生部事務的部長和議員,分享醫療費用和服務的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