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首次人體挑戰研究中,五名年輕志願者主動接觸了 Covid-19 病毒,為在新加坡開展更多此類研究以加強新加坡的疾病防範和應對能力鋪平了道路。
1. 新加坡首次開展新冠「人體挑戰試驗」(Sing-CoV)
新加坡國家傳染病中心(NCID)近日啟動了該國首個新冠「人體挑戰試驗」(Sing-CoV),五名年輕志願者在受控環境中故意接觸了Covid-19病毒。
與傳統自然感染研究不同,這種試驗能讓研究人員在更短時間內獲得更精確的傳染源信息,加速疫苗和療法的開發。
該研究計劃在9月至10月招募20名21至30歲、已接種Covid-19疫苗的健康人,進行為期一年的五次跟蹤調查。
3 月 12 日,新加坡傳染病臨床研究網絡負責人 Barnaby Young 副教授(左)與研究參與者 Goh Zhi Hao 合影, 來源:GAVIN FOO
這項研究不僅幫助科學家了解為何接種疫苗後仍會發生感染,還旨在開發未來人類挑戰研究的框架和專業知識。
傳染病管理局(CDA)執行長李文亮教授表示:「我們需要不斷加強新加坡對傳染病的準備和應對能力,包括『疾病X』,一種可能導致大流行的未來疾病。」傳染病管理局是一個致力於管理傳染病的新公共衛生機構,將於4月1日成立。
他補充說,此研究為新加坡的工具包增添了新工具,使新加坡能夠更好地準備應對下一次傳染病挑戰,並更快地制定有針對性的應對措施。
2. 全球新冠挑戰項目(MUSICC)
Sing-CoV 項目首席研究員巴納比·楊 (Barnaby Young) 副教授表示,新加坡將基於現有研究框架開展全球新冠疫情挑戰項目,旨在研發下一代新冠疫苗。該疫苗不僅能預防重症,還能阻斷病毒傳播。
挑戰性研究對於選擇在更大規模試驗中測試的疫苗或治療方法特別有用,因為它們可以快速、經濟高效地完成,並且參與者較少, 來源:GAVIN FOO
該全球項目是人類冠狀病毒挑戰中的粘膜免疫(MUSICC)研究。正在進行 MUSICC 研究的 NCID 預計將於 2025 年下半年開始招募。CDA 將協調並為這項研究提供行政和實驗室支持。
與使用 Delta 毒株的 Sing-CoV 不同,MUSICC 研究將測試 Omicron BA.5 毒株。
在人體挑戰研究中,參與者被有意暴露於傳染性病原體,例如病毒或細菌,這將有助於在短時間內回答有關該病原體的科學問題,因為它需要的參與者數量比傳統研究要少。
與傳統研究相比,它可以讓研究人員獲得更精確的見解,因為傳統研究中的受試者可能會偶然被感染。
楊教授表示,挑戰性研究對於選擇在更大規模試驗中進行測試的疫苗或治療方法特別有用,因為它們可以快速、經濟高效地完成,並且參與者較少。
3. 志願者的親身經歷
Sing-CoV 是英國以外全球首個新冠人體挑戰研究,Sing-CoV 研究會報銷參與者參加病毒挑戰的費用(每天300 新元),以及預篩、篩查和五次隨訪預約的費用。每位志願者總計可獲得 6,000 多新元。
研究團隊將通過一台機器收集受試者的鼻拭子、血液和糞便樣本,甚至呼出的氣體,受試者可以向機器中吸氣並跟著機器唱歌。在研究中完成病毒挑戰後,受試者必須前往 NCID 進行五次後續檢查。
出於好奇,就讀於南洋理工大學機械工程專業的 24 歲的 Goh Zhi Hao 先生從一位在 NCID 工作的朋友的朋友那裡聽說了 Sing-CoV 後,便報名成為 Sing-CoV 的第一位參與者。
2024 年 9 月,他在 NCID 隔離了 14 天。他說,這次經歷「比他預想的要好」,因為他的症狀較輕,而且他住的單人間寬敞、舒適,有利於學習。
一滴純化的新冠病毒滴入他的鼻子後,第二天他出現了眼睛酸痛和疲勞的症狀,並持續了兩到三天。
在一項人體挑戰研究中,參與者被有意地暴露於一種傳染性病原體,如病毒或細菌,這將有助於在短時間內解答有關該病原體的科學問題, 來源:GAVIN FOO
楊教授表示,研究中給出的病毒數量與英國 Covid-19 研究中給出的病毒數量相同,研究人員非常小心地確保參與者在安全可控的環境中接觸病毒。
在長達 14 天的逗留期間,參與者將受到專門醫療團隊的密切監控,以確保他們保持健康。他說,發生嚴重感染的風險非常小,但如果發生這種情況,將立即進行治療。
在接種了 Sars-CoV-2 疫苗的五名參與者中,只有 Goh 先生和另外一人被感染。楊教授補充說,志願者在接觸病毒後出現的症狀很輕微、持續時間很短,不需要任何藥物。
參考資料:
1.https://www.straitstimes.com/singapore/five-volunteers-exposed-to-covid-19-virus-in-singapores-first-human-challenge-trial,海峽時報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ext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