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新加坡一名男子在社交媒体上分享了一个趣事: 新加坡年薪20万新币的“穷人”:节俭到骨子里的富豪,为何依然活在贫困的阴影中?
这个趣事的主人是他的朋友。 他年薪20万新币,却为省下30分钱情绪低落;他手握高薪,却依然活在“破产”的恐惧中。
新加坡年薪20万,过着“双面人生”
据发帖的博主所说,这位朋友在新加坡过着“双面人生”:
表面上,他是高收入精英; 骨子里,他却是个“抠门”到极致的“穷人”。
购物时,他会花大量时间比价,只为省下50分钱;甚至因为发现街另一头的商品便宜30分钱,情绪低落了整整一周。
“他年薪20万,却活得像月薪2000。”发帖人无奈地写道。尽管朋友已经跻身高收入阶层,但他依然拚命存钱、投资,时刻担心自己“会破产”。这种近乎病态的节俭,源于他童年的贫困记忆——父亲靠零工养家,他的教育全靠助学金和补助金支撑。
“你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人?他们虽然已经不再贫困,但仍然表现出一些曾经贫穷的痕迹?”发帖人抛出了这个问题,瞬间引发了网友的共鸣。
贫穷的“后遗症”:奢华是罪,浪费是恶
在讨论区,网友们纷纷分享了自己或身边人的“贫穷痕迹”。
有人坦言,即使经济条件改善,他们依然无法适应奢华的环境:
“我在滨海湾金沙(MBS)会感到浑身不自在,邻里商场才是我的舒适区。”
“我父母小时候经济拮据,所以他们养我的时候总是强调:不好吃的东西一定要吃完和就算吃饱了也一定要吃完,因为不管是什么食物,好吃不好吃,都是用辛苦赚来的钱买的,所以不能浪费这些钱。但最终要付出的代价是健康,因为我全家都在努力减肥....”
还有人提到,贫困出身的人对浪费食物有着近乎偏执的厌恶:
“从小被教育要吃完盘子里的每一粒米,长大后看到别人剩饭,心里还是会隐隐作痛。”
这些“贫穷痕迹”像刻在骨子里的烙印,即使生活已经富裕,依然无法抹去。
年薪20万的朋友,或许在经济上已经摆脱了贫困,但在心理上,他依然是那个为30分钱纠结的孩子......
这种例子在新加坡并不少见
“顶着大太阳,我选择步行3站路回家,而不是坐公交车,只为节省几分钱。”
一名网友表示:“我认识一些人,他们只在无法乘坐公共运输的紧急情况下才使用 Grab。而且,即使他们很急需要打车,他们仍然会比较不同网约车平台的价格。而且这些人也会非常负责任地规划他们的时间,这样他们就不会因为起床晚/迟到而需要乘坐网约车。”
贫穷是一种习惯,富裕是一种心态。
不知道椰友们如何看待有钱人的“极俭”人生,在新加坡,穿着人字拖短裤的有钱人也比比皆是。
据最新统计,本地居民月收入中位数已经上了1.1万。
新加坡收入最高的8大行业
不久前,新加坡统计局正式公布了《2024年住户收入主要趋势》报告。数据显示,去年本地受雇居民住户月收入中位数为1万1297新,较2023年的1万零869新,增长3.9%。即使在计入通货膨胀的影响后,也同比增长了1.4%。
图源:8视界
然而,若以过去十年来看,所有收入阶层在2014年至2019年的人均月入都取得2.5%至4.5%的实际增长,但是,在2019年至2024年之间,这个实际增长的速度显著放缓,最高也不到2%。
甚至,收入最高的十分位组的人均月入实际上减少了0.7%,是所有十分位组当中,唯一取得负增长的组别!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