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一場關於「可持續商業增長」的跨國學術交流在清華大學隆重舉行。
清華大學攜手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推出了「探索中國創新前沿:可持續商業增長戰略」高端研修項目,吸引了49名新加坡企業高管深入參與。
在為期一周的學習與實踐中,學員們不僅系統學習了中國的前沿商業模式,還親身考察了本土領先企業的創新實踐,為企業的可持續發展尋找靈感和新機遇。
01 理論+實踐,全方位沉浸式學習體驗
前沿課程:解碼中國商業創新
清華大學頂尖教授團隊聯手行業專家,圍繞四大核心領域展開深度剖析:
雙碳戰略與綠色科技:解析中國碳中和目標,探討新能源、綠色製造與ESG投資的最新趨勢。
人工智慧與商業變革:聚焦AI大模型如何賦能企業,涵蓋智能製造、智慧城市、數字金融等應用。
可持續商業模式:研究中國企業如何通過循環經濟、共享經濟實現長期增長。
全球化與區域合作:分析「一帶一路」倡議下中新企業的合作機遇,包括跨境電商、供應鏈協作等。
企業參訪:直擊中國科技創新一線
為將理論與實踐深度結合,研修項目安排了企業實地考察:
新能源科技公司:參觀光伏、儲能、氫能等前沿技術研發及產業化落地。
AI智能實驗室:體驗中國人工智慧在自動駕駛、智能製造、醫療科技領域的應用。
綠色金融中心:了解碳交易市場發展,學習可持續投融資模式。
此外,學員還參觀了故宮與中關村科技園,在中國傳統文化與現代科技交融的背景下,更深入理解中國商業生態的獨特性。
02 創新教育模式,助力企業轉型
01 產學研深度融合
課程特別邀請了清華校友企業家、政策制定者共同參與。
例如,某新能源車企創始人分享技術轉化經驗,國家發改委專家解析「十四五」綠色產業規劃,為學員提供全方位的行業洞察。
02 定製化學習成果
項目採用「課題驅動」模式,要求學員分組完成商業計劃書,並在結業彙報中接受清華教授與投資人的聯合評審。
優勝方案將獲得清華-南洋理工聯合頒發的創新證書,並有機會對接中國市場的孵化資源。
03 數字化學習工具
項目還搭建了線上學習平台,支持課程回放、案例查詢,並提供跨語言實時翻譯,確保學員高效學習。
此外,項目特別推出「企業案例庫」,收錄了中國領先企業在新能源、人工智慧、數字經濟等領域的成功案例,供學員學習與參考。
同時,南洋理工大學的商業研究中心也同步共享新加坡及東南亞地區的成功企業案例,為學員提供全球化視角的學習資源。
03 學員反饋:突破商業視野,開啟新合作
「清華在氫能領域的科研實力令人驚嘆,我們已與清華實驗室達成初步合作意向。」——某新加坡清潔能源企業高管
「中國數字支付的普惠模式,為東南亞市場提供了全新的發展思路。」——某金融科技從業者
「清華的創業孵化體系太成熟了,我們希望未來能有更多合作機會。」——某科技公司創始人
這些反饋不僅印證了項目的實用價值,也彰顯了中新商業合作的潛力。
值得一提的是,研修班還促成了多項商業合作意向。
例如,新加坡某綠色科技企業計劃引進中國的智慧能源管理系統,南洋某供應鏈公司則正在與中國智能物流企業商談合作方案。
此外,一些學員還對清華大學的孵化器和創新實驗室表現出濃厚興趣,計劃未來在中國設立研發中心。
04 中新商業合作的新里程碑
此次研修項目不僅是兩校合作的延伸,更在全球化教育模式上進行了創新探索:
資源共享:清華的科研實力與南洋理工的國際網絡形成互補,未來或將擴展至聯合學位、雙導師制等更深層次合作。
區域影響力:幫助東南亞企業深入理解中國市場,推動中新共建綠色經濟與數字創新生態。
終身學習新模式:打造高端商業教育案例,為全球企業高管提供終身學習機會。
項目組還計劃在未來推出「校友企業合作計劃」,持續跟進學員的學習成果,並搭建專屬商業交流平台,為中新企業提供長期合作支持。
此外,研修班的成功舉辦也吸引了更多亞洲國家的關注,未來或將在東南亞地區推廣類似課程,助力更多企業家掌握可持續商業增長戰略。
結語
教育搭橋,開創商業合作新未來
當49名學員在清華圖書館前合影時,這場研修不僅帶來了知識與資源的交換,更打開了未來合作的大門。
正如一位學員所說:「商業的可持續性,始於人的視野可持續。」
隨著中新自貿協定升級版的落地,這種產學研深度融合的模式,或許將成為兩國攜手應對全球挑戰的典範。
展望未來,清華大學與南洋理工大學計劃進一步深化合作,探索更多領域的研修課程,並吸引更廣泛的國際企業家參與,為全球商業創新與可持續發展貢獻更多智慧與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