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新加坡、台湾、香港核心数据对比
新加坡只有海南面积的五分之一,却拥有5倍海南的GDP。一个坐拥马六甲海峡的海上花园国家,是全球最繁忙的货运海港,也是亚太地区的金融中心。但谁也没想到在光鲜亮丽的标签背后,新加坡还有另外三个支柱产业,炼油业、半导体制造业和生物制药业。石油炼化产业总产值为7500亿,相当于海南省的GDP总值。新加坡没有石油资源,却能成为世界第三大炼油基地,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一、 新加坡的石油炼化产业
新加坡裕廊岛工业区是仅次于美国休斯敦和荷兰鹿特丹的世界第三大炼油中心,100家全球石油、石化和特种化工公司集聚在这里。新加坡国际金融交易所是亚洲第一家能源期货交易市场,也是亚洲石油产品定价中心。新加坡炼油厂的加工能力和复杂程度在全球居领先地位,成为世界平均炼油规模超过2000万吨/年的两个国家之一,另一个国家是美国。新加坡凭借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先进的科技、高素质的劳动力和国家的政策支持,即使没有足够的资源和石油,也成为了世界上第三大炼油大国。
石油产业链主要分开采、炼制、化工三大部分。新加坡的“石油炼制”就是将原油加工成汽油、柴油等油品的过程。新加坡的炼油厂除了加工出汽油等不同油品,还能生产气态燃料、合成气体、石油化工产品以及润滑油和沥青原料,带动了下游庞大的化工产业体系。在化学制品领域,新加坡的出口量位居全球前十,有100家化学公司的总部设在这里。
地理位置优越
新加坡位于马六甲海峡的出海口,地理位置得天独厚。西亚、中东的原油产地以及东南亚邻国如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和文莱的石油资源丰富,新加坡成为重要的油气转运点。据统计,每年超过25%的石油运输都要经过新加坡。
航运中心
新加坡是世界上主要的燃料油消费市场之一,港口贸易蓬勃发展,船舶和飞机需求不断增加。新加坡是世界最大的国际航运油料补给中心,同时也是开通国际航班数量最多的城市。新加坡离日本、中国和印度等燃油高消费国家很近,每年日本和中国从中东进口的石油中有70%和80%的部分要经过马六甲海峡。炼油厂的高效运作需要炼油、物流、商业服务的三方密切配合。在巨型的炼油业带动下,新加坡的现代物流业等第三产业快速提升,国家产业结构优化。
科技领先
新加坡最初引进了大批跨国公司,并合并成立了新加坡炼油公司。在大型企业的资金和技术的支持下,新加坡炼油厂的加工能力和复杂程度在全球领先,成为世界上平均炼油规模超过2000万吨/年的两个国家之一。目前新加坡的日原油加工能力约过150万桶。其中,埃克森美孚公司60.5万桶,壳牌公司50万桶,新加坡炼油公司29万桶。这三家石化公司也是新加坡炼油量最大的石油化工生产企业。埃克森美孚和壳牌两家公司在新加坡拥有其自身在全球最大的炼油厂。而新加坡炼油公司在2009年被中石油收购。埃克森美孚在新加坡建设的炼油和石油化工综合厂,是它在全球最大的综合厂,这个设施原油蒸馏能力达每日59.2万桶的设施,每年乙烯(ethylene)产能达190万吨。
高素质劳动力
新加坡非常注重人才引进和培养。一方面引进跨国公司的高级工程师和技术人员,另一方面培养高素质的本地人才。1970年,新加坡国立大学和南洋理工大学相继设立了化学工程专业,两所大学的毕业生为新加坡提供了稳定的石油和天然气工业高级人才的劳动和研发。
国家政策支持
随着经济的全球化,新加坡政府敏锐地察觉到石油会带来巨大的利润,因此实施多项优惠政策吸引跨国公司。值得一提的是,新加坡是极少数不干预石油行业的国家,只受市场机制影响自由发展。炼油业不仅为新加坡带来真金白银,还为新加坡第二大制造业——化工业,提供了必不可少的原料。为配合炼油能力,还需解决原油与成品油储备与集散。新加坡除了地上有233万立方米的环宇油库:为了节省用地,还建立了东南亚第一个地下油库。在裕廊岛的地下130米,还“藏”著这么一个“富得流油”的地方。
二、 海南石化产业发展
天时----世界炼化格局的大变
全球石油炼化格局改变
在全球需求放缓、天然气、生物燃料和可再生燃料供应增加的背景下,未来三年,可能是炼油净产能增加的最后时期。随后,随着精炼产品的需求增长在本十年末转为负值,炼油能力的关闭很可能会使得新增能力黯然失色。从全球炼油净产能增加的区域分布看,苏伊士运河以东继续推动着炼油能力的增长,占增长的近85%,该地区的新项目将净增炼油能力280万桶/天,主要是中国、印度和中东的新开发项目。中国和印度将分别新增约100万桶/天的炼油产能,而中东将增加63万桶/天的炼油产能。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