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水不會「發」 柔佛水災凸顯柔新特區的基建挑戰

2025-03-22

理想上,柔新經濟特區是新加坡和馬來西亞互補,大家一起合作發大財。

然而,其中仍有不少軟硬體方面的問題,預料將在接下來成為這個項目是否成功的關鍵。

近兩日東北季風帶來的長命雨,更暴露出了另一艱巨挑戰:

洪水問題不解,柔新特區何去何從?

各大道路被水「切斷」在龐大雨量下,柔佛各地泛濫成災,災情頻傳,截至今日,已有超過1萬名災黎被迫從家園疏散。

除了無家可歸的災民,新山市區通往各地的主幹道路更受到嚴重積水影響,導致交通嚴重癱瘓。

包括連結新山關卡的東部疏散大道(EDL),以及前往其他商圈及人口稠密區的地不佬大道、巴西古當大道和士姑來大道,都被高漲的洪水「切斷」,一些路段僅能勉強通行,有的則被迫關閉。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reel/1175637720169586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1508873836/videos/pcb.10227906551878377/3124200951063083

不少人堵在長長的車龍動彈不得。

有人抱怨,平日半小時到一小時的路程,花了4、5個小時竟還回不了家。

也有乘搭校車的學生據稱花了整整7個小時才從學校返家。

一輛在士姑來區路一帶因無人移走而沒頂的汽車成了昨日柔佛水鄉澤國的縮影。(網際網路)人和貨出不去?此番水災所導致的後患,尤其是交通大癱瘓,有意到當地投資的企業看在眼裡,勢必會針對這類風險評估再三。

柔新特區的落實細節龐雜,但邏輯非常簡單:

新加坡有錢有技術,馬國有地有勞動力,新加坡企業到當地設廠,皆此降低成本;柔佛則藉著投資流入,發展經濟,為當地人提供工作機會。

在這當中,新柔兩地一衣帶水的聯通性是關鍵。

早前,已有不少分析提到,柔新經濟特區的成敗,取決於兩地關卡的交通堵塞問題能否妥善解決。

而昨日(21日)新山主幹道路因水患陷入癱瘓,更凸顯交通問題恐怕不僅限於關卡是否塞車。

根據計劃,柔新經濟特區腹地極廣,面積超過3500平方公里,大約是新加坡的4倍,分為九大區塊。

除了新山市中心,仍有其他屬於柔新經濟特區的經濟板塊分布在柔佛其他區域,到當地投資的新加坡及外國企業將根據商業性質,前往不同區域設廠設點。

換句話說,出了關卡,通往其他地方的交通,仍將是柔新經濟特區是否順利發展的要素。

若在未來,像這兩日突發性水災導致交通大癱瘓的情況仍無法避免,把生產線和部分營運項目遷移至柔新特區,但仍須把貨品運回新加坡,進行轉出口或銷售的企業,在營運方面恐怕將迎來不少挑戰。

一場豪雨,便可能導致新柔兩地人員及貨物流動陷入紊亂。

這恰恰是柔新經濟特區成敗的關鍵。

洪水問題已是困擾柔佛多年的沉痾。(馬新社)馬國聯邦政府和柔佛州政府今年3月初曾宣布,將合作加強柔州的水供及防洪設施。

相關計劃包括投資16億令吉(約4.8億新元)在柔佛建設三座河岸水庫,以應對當地居民和柔新經濟特區的用水需求。

針對治水問題,柔佛州務大臣翁哈菲茲則強調將加速推動新山、麻坡和哥打丁宜等地區的防洪工程

此外,在交通方面,新柔地鐵(RTS)於2026年通車後,每日載客量將逐步增加至15萬人次,但在柔佛公共運輸網不發達的情況下,如何有效將人流從新山的武吉查卡站疏散至柔佛其他區域,近來也成為熱議課題。

一些專家指出,在柔佛道路流量已接近飽和的情況下,只有改善公交系統,才能避免交通擁堵問題進一步惡化,拖了柔新經濟特區的後腿。

綜觀新加坡媒體報道,不少本地企業都表露出到柔新經濟特區發展業務的意願。

但其中一個揮之不去,讓他們必須三思而行的擔憂是:

當地的基礎設施是否跟上腳步,有無準備到位?

這包括加強水電供應,確保工廠順利運轉;改善交通系統,確保人員與物流暢通,以及提升排水系統,應對常年困擾柔佛的洪水問題。

近幾日的長命雨,無疑再度敲響了警鐘。


相关文章

  • 樟宜機場T5下周破土動工 新加坡航空樞紐地位再升級
  • 馬國失蹤富太被指獅城有男友 近期曾給他轉帳10萬令吉
  • 新加坡-太平洋聯盟自貿協定 降成本促發展
  • 菲律賓和中國在黃岩島附近再爆發爭端
  • 關稅戰第一份協議終於簽訂 但重頭戲在本周末
  • 網購健康餐陷騙局 新山女教師血汗錢被盜
  • 泰國東北部一輛旅遊巴士發生車禍 36人受傷
  • 柔佛南北大道恐怖車禍 四車連環撞母女慘亡三家人傷
  • 擬往卡達同特朗普進行非正式談判 達信出境申請不獲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