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哪,这真的是新加坡吗?怎么满街都是中国人!”一位刚落地新加坡的游客在朋友圈里惊呼,配图是一张鱼尾狮公园前密密麻麻的游客照,照片里各种方言的交谈声此起彼伏,连路边卖肉骨茶的小贩都能说一口流利的中文。
这场景,怕是连新加坡本地人都得恍惚——自己到底是在南洋岛国,还是误入了国内的某个热门景点?
可不是嘛!惠誉国际(Fitch)旗下的BMI研究预测,到2025年,新加坡将迎来1940万游客,直接冲破疫情前的纪录!
而中国,依然是新加坡最大的“金主”,占比高达18.7%,稳居榜首,这阵仗,难怪有网友吐槽:“新加坡这是被中国游客‘攻占’了吧?连空气里都飘着火锅味!”
自从中新互免签证政策一落地,中国游客就像潮水般涌向这个只有735.2平方公里的“小红点”。
2024年上半年,入境的中国游客就突破了145万人次,平均每天近7万人!周末的环球影城、滨海湾花园,那场面,简直比春运火车站还热闹。
有网友调侃:“肉骨茶店下午就挂‘客满’,拍照得抢位,连服务员的中文都比英语流利,这哪是出国旅游,分明是跨省一日游!”
为啥中国人对新加坡如此痴迷?说白了,就是“对胃口”!新加坡74%的华人比例,让游客一落地就倍感亲切。
牛车水的骑楼、佛牙寺的香火,甚至一碗海南鸡饭,都仿佛“南洋版”的家乡味道。再加上免签的便利,直飞航班覆蓋中国近40个城市,新加坡成了中产家庭出境游的“首选试水地”。
更别提那“一国游多国”的特色——小印度的斑斓色彩、哈芝巷的伊斯兰风情、圣安德烈教堂的哥特尖顶,精准击中中国游客的打卡欲。
然而,这场狂欢背后,却藏着让游客“钱包颤抖”的真相,新加坡的物价,简直是“黑洞”级别的!一瓶矿泉水10元、一听可乐20元、一顿普通餐人均两三百,酒店千元起步,奢侈餐饮更是动辄数千。
有网友自嘲:“来之前是中产,回国秒变‘基层’,”更离谱的是,连丢垃圾都得小心翼翼——一不小心放错位置,分分钟被监控拍下,罚款单直接寄到家!
有网友爆料,自己因为纸箱太大塞不进垃圾桶,放在旁边就被罚了1165元,简直是“破产式旅行”!
新加坡的罚款制度,更是让人叹为观止,地铁喝水罚2000+、蹭WiFi罚5万、喂鸽子罚2000+、带榴梿上公交罚2000+……
这些“天价罚单”让游客直呼:“在新加坡,连呼吸都要钱!”一位穷游者分享血泪经历:“刚落地蹲路边吃面包,因误连饭店WiFi,下午就被遣返,这哪是旅游,简直是‘生存挑战’!”
不过,话说回来,新加坡的“严罚”也并非全无道理,支持者认为,正是这些严苛的罚款维护了城市秩序——街道一尘不染、地铁无人喧哗。
反对者则吐槽:“连垃圾桶位置都要‘考试’,旅游变成‘生存挑战’!”但无论如何,新加坡的“中国热”已经是不争的事实。
中国游客的“撒钱能力”让新加坡赚得盆满钵满——奢侈品店排长龙、房产咨询激增、旅游收益预计达260亿新元。
然而,蜂拥而至的人潮也让本地居民五味杂陈,景点人满为患,居民抱怨“连周末散步都像春运”;中文标识泛滥,公共服务人员却未必会中文,游客遭遇“预期落差”;文化习惯冲突,大声喧哗、插队等行为引发摩擦。
不过,也有温情时刻——一位新加坡老人笑道:“中国游客爱买榴梿,我家水果摊生意翻了三倍!”
面对1940万游客的预期,新加坡的承载力面临严峻考验,基础设施能否应对激增需求?政策平衡会否放宽罚款制度中的“游客宽容度”?物价调控能否通过补贴或税收优惠降低游客成本?这些问题,都是新加坡政府不得不面对的难题。
而对于中国人而言,是否应更理性评估目的地?风景再美,若被罚款和物价“劝退”,岂不扫兴?毕竟,旅游的意义在于享受,而不是“破产式体验”。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