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慧玲與學生們分享心理健康課題時,首談遭排擠經歷。(新明日報圖)
(新加坡訊)藝人林慧玲前日與小學生分享心理健康知識時,首談遭排擠經歷。
《新明日報》報道,林慧玲於前日到德惠小學出席「跨越成見,退去標籤」(Beyond The Label,簡稱BTL)心理健康校園集會講座,與超過550位小學生分享心理健康課題,提高孩子們的心理健康知識,並鼓勵孩子們在必要時勇敢尋求幫助。
從2023年起擔任BTL倡導者的她,在集會上首次談及自己小學時遭受排擠的經歷。
她表示,自己小學時成績不優秀,因此很努力讀書,不擅長社交,從小四到中二都因體重超標,被安排加入學校的「健身俱樂部」(TAF Club)。
「我常因外型被取笑,沒有很多朋友。我記得在小五時因為太怕交朋友,有一次鼓起勇氣,問幾位同學能不能參加他們的課後活動。其中一位同學答應了,於是我們五個人到同學家玩桌遊。我以為玩得很愉快,直到其中一人開始在筆記本里寫字,再傳給其他人寫,但始終沒人傳給我,我當時很疑惑。後來她們突然都離開了房間,把我一個人丟在房裡,我才翻開那本筆記本,看到她們寫著:『是誰讓Rebecca(林慧玲的英文名)來的?她為什麼在這裡?她來了一點也不好玩,能不能讓她走?』;我當時非常尷尬,心想為什麼要主動加入?我打電話請爸爸來接我,在回家的路上,我也沒向他傾訴。」
林慧玲坦言一直把這件事深埋心底,「這件事對我造成了很大的傷害,我今天第一次分享,希望讓大家了解到,人們可能會忘記你說過什麼、做過什麼,但不會忘記你給他們帶來的感受。」
她鼓勵大家在說出傷人的話前要三思,「但如果你和我一樣是被傷害的一方,你必須明白,別人怎麼說都不重要,你已經足夠優秀。你應該把傷痛化作動力,去過更好的生活。通過寫日記、外出,或與父母和好友分享,一定會感覺更好。」
向來與家人關係親密的林慧玲,表示會向兄弟姐妹傾訴,「我會和他們一起哭,一起笑,家人的支持給了我很大的幫助。」
她用袋子妙喻負面情緒:「很多時候就像隱形的袋子,沒有人知道你的袋裡裝了什麼。大家常覺得尋求幫助難以啟齒,但我認為邁出這一步才是真正的勇敢。」
5年前經流言蜚語陷谷底
出道至今19年,林慧玲在起步時,也曾遭惡評打擊,她坦言:「我以前很受網上負評的影響,剛入行時不懂得怎麼演戲,被人評說我演得不好,讓我很受打擊,我會傷心、哭泣。但現在,我已經不再看這些評論,也不會在社交媒體上花太多時間,我覺得應該選擇能真正豐富自己生活的事物。」
被台下學生詢問是否曾感覺不堪重負時,林慧玲提及:「大約五年前,由於我的工作性質,我們總會被捲入一些謠言,有些報道並不真實,但你無法控制也難以反擊。我當時感到非常壓抑,覺得沒人真正理解我。」
如今回看,她表示:「生活本來就充滿起伏,當你跌入谷底時,唯一的出路就是往上走了。你只需要堅持,尋求幫助,最終你一定能走出來。」
告訴當年的自己:不去比較
有學生問林慧玲,會給年輕的自己什麼建議?她表示:「我會告訴年輕的自己,不要去和別人比較。只要不比較,你就不會覺得缺少什麼。你也要了解自己已經足夠優秀,不需要像別人那樣才算好,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