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天被和某個新加坡部長同名的用戶把你加入一個名為「新加坡軍事行動小組」的群聊(吶,紅螞蟻先聲明,這個群組不存在,如有雷同,就只是雷同),你會有何反應?
「肯定是詐騙!」
當美國月刊《大西洋》總編輯戈德伯格(Jeffrey Goldberg)被人拉進一個美國國安高層的討論群聊時,也有類似的疑惑。
只不過,他後來發現,拉他入群的人,是貨真價實的美國官員;他加入的群聊,更是如假包換的特朗普政府國安高層群組。
戈德伯格是在通訊軟體「Signal」上,被美國國家安全顧問沃爾茲邀請加入一個名為「胡塞PC小組」的群聊。
該群組主要針對向葉門的胡塞武裝組織發動襲擊進行討論。後者因長期對途經紅海的船隻展開攻擊而被美國「盯上」。
據戈德伯格所述,群組中除了他的「邀請人」沃爾茲,尚有美國副總統萬斯、國務卿魯比奧、國防部長赫格塞斯等18名國安高層。
而這些高官就這樣大剌剌在一名「局外人」的眼皮底下,對即將展開的軍事行動進行討論,防長赫格塞斯甚至還在群組中分享了機密的軍事信息。
說起加錯人這件事,好友群不小心拉錯人都會被罵,涉及公務討論的公司群聊更是要謹小慎微,因此美國政府群組加錯人的國安疏漏,自然引發輿論譁然。
身為媒體人的戈德伯格究竟為何被錯加仍是個謎。
戈德伯格稱,他和加他入群的沃爾茲曾有過一面之緣。
沃爾茲也許一時手滑,但事後為何沒有再度確認群聊是否「所加非人」?
「胡塞PC小組」聚焦的,是美國當時即將對胡塞武裝展開的軍事行動,其中包含了機密的軍事細節和決策過程。如果這些軍事計劃被事先泄密,恐怕將給美國的軍事人員帶來危險。
所幸戈德伯格沒有這麼做,而是在襲擊發生後,才揭露這起烏龍群聊事件,並在過程,將其他可能危及美國安全的敏感信息「藏在心中」。
若當時誤加的是他國間諜,而非一名愛國記者,那後果恐怕不堪設想。
二不該隨意使用不安全的非政府通訊管道。
Signal是個免費通訊軟體,一般民眾和普通企業皆能使用。
國安高層討論敏感事項,有安全的政府通訊管道能使用。
為何要捨近求遠,選擇非官方的管道?
三不該在裡頭泄露軍事機密。
既然不是安全的政府通訊管道,群聊就不該有針對胡塞武裝的相關軍事機密討論。
如果這幾位國安高層是在揪聚餐,或偷偷說一下白宮那位老闆的壞話,或許還說得過去。
但防長卻在美國針對胡塞武裝展開空襲的兩小時前,在群聊中披露了攻擊目標、攻擊順序以及即將部署的武器等細節。
這起烏龍群聊同時也讓外界得以一窺特朗普政府的幾位重要官員如何進行相關決策和討論。
今年2月,他就因為在德國慕尼黑安全會議一番針對歐洲的爭議性「說教」,而備受歐洲領袖批評。
而他在烏龍群聊中,也再度表現了這種立場,並且還疑似偷踩了特朗普一腳。
他在群聊中聲稱,紅海和蘇伊士運河主要是歐洲商船在通行,他質疑,美國對胡塞武裝採取的軍事行動,對歐洲的好處遠大於對美國的好處,而他受夠了要再次協助歐洲擺脫困境。
「我不確定總統有沒有察覺到這項軍事行動與他當下對歐洲的態度是不一致的。」
(齁,質疑老闆被抓到了!)
說不定這是美國幾位國安高層寧可使用外部通訊軟體,也不用內部通訊管道的原因之一。
沃爾茲在美國於上周六(15日)對胡塞武裝發動空襲後,發送了拳頭、美國國旗和火焰的表情符號(如下)。
他之後受訪時又說,沃爾茲是個好人,他「已經學到教訓了」,並強調,烏龍群聊事件一點影響也沒有,因為針對胡塞武裝的攻擊「完美地達到成功」。
看來似乎準備輕輕放下。
只不過,如此表態,和他前幾年大力批評政治對手類似的泄密行徑相比,無疑是明顯雙標。
2016年,美國前國務卿希拉蕊在當年總統大選期間,被揭發曾使用不安全的個人電郵交換公務信息。
當時,特朗普批評這是美國自「水門事件」以後最大的政治醜聞。
該起」電郵門「爭議最終也間接使希拉蕊在當年的總統選舉敗給了特朗普。
就連此次烏龍群聊的罪魁禍首沃爾茲,兩年前也曾批評美國司法部沒有調查時任國安顧問蘇利文,後者被指於2016年曾發送機密訊息到希拉蕊的個人郵件。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extpage}沃爾茲和其他在烏龍群聊中的美國國安高層最終是否有人「人頭落地」尚未可知。
但考慮到白宮那位頂頭上司的脾性,這些國安高層搞不好會很慶幸,他們沒有在群組裡說老闆的壞話,至少那位「臥底」記者的爆料文並未提到群聊中有這類談話。
否則,得罪了方丈就別想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