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税季截止在即,这些避税小技巧你都了解吗?

2025-03-26     静姝     2555

报税季截止在即,这些避税小技巧你都了解吗?

捐款抵税明细

家人

若配偶过去一年与你(纳税人)一起生活居住,并且配偶的年收入低于4,000新币(或没有收入),那你便可以减扣2,000新币(配偶若有残障,可减扣5,500新币)。

若子女(亲生、继养或合法领养的)未满16岁或还在全职读书,且子女的年收入少于4,000新币(或没有收入), 那么父母(纳税人)可以共享每个孩子4,000新币的个税减扣。子女若有残障,则可减扣7,500新币。

如果自己或配偶的父母、岳父母、祖父母等亲人年收入少于8,000新币,超过55岁并且和自己生活在一起,则可以减扣9,000新币的Taxable Income,如果没有生活在一起,则可以减扣5,500新币。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帮助自己抵税的亲人需要有新加坡的IC,其身份可以是公民、PR,或者LTVP、DP等有FIN Number的身份类型。

另外该亲人的抵税额度是可以自由分配给夫妻双方的,例如小明和小红是夫妻,小明的岳父(小红的父亲)在新加坡和他们一起生活,那么9,000的抵税额度可以全部用于小明的报税或者全部用于小红的报税,或者其中6,000用于小明的报税,另外3,000用于小红的报税,但不能同时为小明和小红都减少9,000的Taxable Income。一般情况下,夫妻双方哪一方的收入更高,就用于哪一方的抵扣会更划算。

若家中兄弟姐妹有身体上或精神上的残障,且和自己生活在一起(或生活在其他住处但自己至少提供超过2,000新币的援助),则可减扣5,500新币。

需要注意的是,IRAS网站上对配偶和子女所持签证并无要求,而对于父母和祖父母则明确要求需要持有新加坡长期准证才可以实施减税。

在职母亲减免

新加坡政府为了鼓励已婚妇女生完孩子后继续工作,奖励有新加坡公民子女的家庭,提供了在职母亲减免项目。

若你是已婚、离异或丧偶的在职母亲:你的第一个孩子可使你减扣达15%个人收入的应纳税额,第二个孩子可使你减扣达20%个人收入的应纳税额,第三个及之后的孩子可使你减扣达25%个人收入的应纳税额。但每个孩子最多可减扣50,000新币的应纳税额。

强制缴纳的CPF

成为新加坡永久居民或者公民之后,新加坡规定公司和员工按照工资的一定比例缴纳收入到个人的CPF账户,一般为员工缴纳20%,公司缴纳17%,减税的上限为20,400新币。

举例说明: 一名员工年收入50,000新币,其中公司交了8,500新币,自己交了10,000新币进入CPF,实际发的工资为40,000新币,那么个人用于计算Taxable Income的就只有40,000新币。

报税季截止在即,这些避税小技巧你都了解吗?

CPF Top-up

个人也可以主动给自己CPF里面的Special/Retirement/Medisave账户充值来进行减税。分别可以给自己以及家人减免8,000新币的Taxable Income,最多一共减扣16,000新币。适用于减税的家人为: 父母及祖父母、配偶的父母及祖父母、配偶和自己的兄弟姐妹。

报税季截止在即,这些避税小技巧你都了解吗?

SRS

SRS全称为Supplementary Retirement Scheme,是新加坡针对公民、PR、S pass和EP等身份推出的自愿性质的补充退休账户。

顾名思义,这个账户是为了帮助个人更好地规划自己的养老生活,新加坡政府会鼓励大家把钱存进这个账户,并且鼓励大家到退休(62岁,7月1日起为63岁)之后再拿出来花。

报税季截止在即,这些避税小技巧你都了解吗?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SRS账户是银行账户的一种,可以在新加坡的三大银行DBS、OCBC或UOB进行开户,开好之后属于你银行户口的一个子账户。整个开户流程在网银上就可以完成,然后就可以把钱从普通账户转到SRS账户。

SRS的优势在于,你往SRS账户转了一笔钱,当年的Taxable Income就可以自动减少同样的数额,相当于养老避税两不误!

每年个人可以通过SRS来减少的Taxable Income是有一个上限的,新加坡公民和PR为15,300新币,外国人为35,700新币。

报税季截止在即,这些避税小技巧你都了解吗?

从SRS账户取钱的时间点非常关键,具体区别如下:

62岁后取钱

如果在62岁取钱,数额的50%会成为Taxable Income。举例说明: 小明62岁后没有收入,他从SRS账户取出了40,000新币,其中50%也就是20,000新币会作为Taxable Income。当Income为20,000新币时,所需要交的税为零。同样的道理,如果小明取出了80,000新币,Taxable Income为40,000新币,那需要交550新币的税。因此SRS并不是永久性的减税,而是延迟了交税时间,这也是新加坡政府高明的地方。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