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心脏中心推出一项新的微创手术应用,主要使用球囊和支架协助疏通人工心脏的阻塞情况。手术除了将康复时间从几个星期缩短到几天,也降低病人的感染风险,进而提高患者的存活率。
一般心衰竭病人在等待心脏移植手术时,会安装这种左心室辅助装置,将血液从下心腔泵送到身体其他部位。但装置有时会出现生物碎片导致阻塞,以往医生必须通过开胸手术来疏通。国家心脏中心团队去年开始使用球囊和支架程序来疏通阻塞,让病人无需进行开胸手术。
国家心脏中心结构性心脏介入治疗主任兼心内科高级顾问医生叶俊良副教授表示:“这些病人他们心脏衰弱,已经开过一次刀,如果要开第二次刀来解决那个问题就会比较危险。以前需要开刀的话,有可能影响到左心室辅助装置,也是有比较高风险受到感染。今天做手术如果没问题的话,明天可以开始走路了。”
目前已三名病人从中获益42岁的里扎是第二位。他在2016年出现心脏衰竭的情况,2022年植入左心室辅助装置,两年后装置出现问题,医生随后通过这个新的经皮介入方式,协助他解决问题。
里扎说:“焦虑、恐慌、害怕的心情都有,但一旦医生告诉我有替代的治疗方法,说这就是我们要为你做的,并且向你保证安全性,我就感到放心,而且不需要进行开胸手术。”
国家心脏中心观察到本地患有末期心脏衰竭的病人越来越多,心脏移植等待名单也不断增加,等待时间从三年到九年不等。目前我国共有超过51名患者依赖左心室辅助装置存活,当中估计有约5%到10%的人会出现装置人工血管阻塞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