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心衰竭病人在等待心臟移植手術時,會安裝這種左心室輔助裝置,將血液從下心腔泵送到身體其他部位。但裝置有時會出現生物碎片導致阻塞,以往醫生必須通過開胸手術來疏通。國家心臟中心團隊去年開始使用球囊和支架程序來疏通阻塞,讓病人無需進行開胸手術。
國家心臟中心結構性心臟介入治療主任兼心內科高級顧問醫生葉俊良副教授表示:「這些病人他們心臟衰弱,已經開過一次刀,如果要開第二次刀來解決那個問題就會比較危險。以前需要開刀的話,有可能影響到左心室輔助裝置,也是有比較高風險受到感染。今天做手術如果沒問題的話,明天可以開始走路了。」
目前已三名病人從中獲益42歲的里扎是第二位。他在2016年出現心臟衰竭的情況,2022年植入左心室輔助裝置,兩年後裝置出現問題,醫生隨後通過這個新的經皮介入方式,協助他解決問題。
里扎說:「焦慮、恐慌、害怕的心情都有,但一旦醫生告訴我有替代的治療方法,說這就是我們要為你做的,並且向你保證安全性,我就感到放心,而且不需要進行開胸手術。」
國家心臟中心觀察到本地患有末期心臟衰竭的病人越來越多,心臟移植等待名單也不斷增加,等待時間從三年到九年不等。目前我國共有超過51名患者依賴左心室輔助裝置存活,當中估計有約5%到10%的人會出現裝置人工血管阻塞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