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2024年新加坡大学毕业生就业调查,尽管整体就业率有所下滑,但全职工作的月薪中位数仍上涨至4500新币(2023年为4317新币)。信息技术类专业领先全场,月薪中位数达5600新币
但当我们把视角放到全球范围,我们会发现:
英美顶尖名校毕业生
在相同岗位上的起薪包括后续薪资增长程度
普遍高出新加坡本地大学1.5至2倍
越来越多的华裔学生,把新加坡作为英美顶尖大学的跳板,开始在中学阶段就瞄准牛剑藤校的申请!这并不是说新加坡教育不优秀,而是说明——顶尖名校不仅提升学历,更打开了全球就业市场与职业成长的上限。
新加坡的W同学,6岁从中国来新加坡,近期被牛津大学化学系录取。他曾想过学医、也喜欢文科,但正因为早规划、广泛探索、精准定位,才让他最终搭建出令人惊叹的“藤校牛剑级履历”,依靠“学术+科研+竞赛”三足鼎立,拿下牛津offer。
打造出“藤校牛剑级履历”
也真正拥有选择学校与专业的自由
无论是去英国、美国,还是在新加坡读大学
都是通杀
4月5日周六早上10点
2025牛津录取的新加坡W同学
线上分享新加坡学生突围顶尖大学方法论
即可报名
新加坡学生如何搭建
“藤校牛剑级履历”的黄金三角
许多新加坡学生在申请英国大学时,常常陷入一个误区:“只要成绩好,就能进牛剑。”
亲历牛津真实的申请过程的W同学却表示:成绩只是入场券,真正决定你能否脱颖而出的,是专业相关度高、结构完整的申请履历。
在整个申请过程中,W同学围绕“化学”方向,逐步搭建出属于自己的“黄金三角”履历。
1
学术成绩
选修生物、化学、数学、经济,几乎全科A,并额外修读H3 Chemistry,展现了在化学方向上的进阶学习力。
2
科研/实习
高一参与A*STAR教授带领的学科研究项目,在假期全职实习5周,完成个人科研论文,并在学术会议上展示成果。
3
竞赛经历
参加新加坡化学奥赛获奖也为履历添色不少。W同学坦言:“学奥化并不容易,但正是这次经历让我真正理解并喜欢上化学。”
兴趣探索不是一锤定音
而是边走边调
W同学并不是一开始就决定申请化学。
他原本打算学医,直到高二参加了一场医学竞赛——那段经历让他意识到,“我不适合这个方向。”
中学时期,他其实更偏爱文科。喜欢模拟联合国,也曾是辩论社副主席。这些经历没白费,反而让他具备了更强的表达力与多元视角
他不是一条路走到黑,而是在不断探索中找到方向。最终选择化学,不是灵光一现,而是多个阶段的积累汇聚而成的自然落点
所以,问题从来不是“早不早决定”,而是:你有没有准备得足够早,让你在需要调整时,还有底气换赛道、不慌不乱。
早准备,才有选择权早准备,让你拥有“换方向也不晚”的底气。
个人努力 + 专业支持
驾驭牛剑文书、面试
尽管W同学在履历上已经做了大量积累,但在撰写申请文书时,他也曾陷入困惑:不知道应该写什么、怎么写,上网查到的信息五花八门、无法判断真假。
他说:“申请机会只有一次,我需要专业的帮助,才更有底气。”
加入Crimson后,他才真正理解了牛津文书的写作逻辑——不是简单地罗列成绩和经历,而是围绕几段重点经历,深入讲述自己的思考与成长。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