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關閉門店就是退場 中外大品牌餐飲業被獅城商場租金拖垮?

2025-03-27

2025年才進入第三個月,新加坡零售餐飲業就頻頻傳出「關關」聲。

一家家著名國外餐飲品牌選擇關閉旗下一些門店,甚至還有一些品牌直接官宣玩夠了,徹底撤離新加坡市場。

有不少媒體指出,這或許是因為新加坡國內消費疲軟,加上各大商場的租金節節攀升所致。但事實真的如此嗎?

Eggslut和海底撈也吃不消?美國洛杉磯人氣雞蛋三明治品牌Eggslut在疫情期間進軍新加坡,2021年9月在烏節路詩閣廣場(Scotts Square)開了第一家門店,大排長龍的現象蔚為壯觀。隔年,又在新達城開了第二家門店。

Eggslut在2021年開業時無時無刻都大排長龍。(Eggslut)新達城門店撐了兩年後在2024年關閉,第一家門店也在今年2月底悄悄關門大吉。

Eggslut在2021年9月於烏節路詩閣廣場開設的第一家門店,今年2月底悄悄關門大吉,曾經的排隊盛況不再。(海峽時報)紅螞蟻上網咬了咬,發現Eggslut在2月也關閉了旗下在香港的所有門店,並於去年全面撤出韓國市場,只留下英國和日本這兩個海外市場。

如此看來,Eggslut撤出新加坡並不直接與新加坡商場租金有關,也肯定不是資金出了問題,因為他們這個月還宣布了在美國境內雄心勃勃擴張的計劃。

與Eggslut同位於詩閣廣場的另一家西餐廳Wild Honey,2024年4月也「有計劃有序的」撤出該商場。這個由一對以色列夫婦於2009年在新加坡創立的著名餐飲品牌在詩閣廣場已經營了13年。合理猜測是,詩閣廣場近期有計劃整體出售,主要租戶不得不另尋出路。

烏節路的詩閣廣場近期有計劃整體出售。(海峽時報)同一時間,源自中國的海底撈也在今年首三個月先後關閉了位於勿落、白沙和榜鵝的三家郊區門店。

2012年,海底撈海外首家門店在新加坡克拉碼頭開業。截至2023年9月,海底撈火鍋在新加坡已擁有20家門店。

海底撈發言人告訴《商業時報》,三個月內關閉三家門店,是經營方向的調整。

「新加坡一直是我們的重要市場。部分門店經營方向的調整,是基於公司優化資源配置、豐富餐飲品類的考慮。」

海底撈品牌2024年推出「嗨一碗麵館」,今年2月又在花拉公園新開了「嗨嗨有料火鍋」(Hi Hot Pot)。未來還會繼續在新加坡開設更多新品類的餐飲品牌。

值得一提的是,海底撈關閉的榜鵝門店,是2022年開業的智慧型門店,融入了機械臂備菜科技,並利用餐盤上的QR碼追蹤菜品的準備及出品時間。看來,即使採用智能模式,最終還是沒能在榜鵝紮根。

2022年,海底撈在榜鵝北岸廣場設立首家海底撈機械手臂智慧餐館,融入機械臂備菜技術,打造海外市場上的首個智慧菜品倉庫。(聯合早報)星耀樟宜租戶大換血除了位於烏節路黃金地段的租戶大換血,星耀樟宜的租戶也面臨「大風吹」。

知名日本生活品牌 Tokyu Hands今年3月撤出星耀樟宜,中國快時尚品牌Urban Revivo今年2月撤出,日本著名餐館 Tanuki Raw 也宣布下個月撤出。

來自英國倫敦的知名龍蝦漢堡連鎖餐廳Burger & Lobster今年3月也關閉了星耀樟宜的門店。該餐廳在2022年曾鬧出132人用餐後患上腸胃炎導致五人入院治療的事件。餐廳事後被查出多項食品安全疏失,被判罰款3000新元。

Burger & Lobster星耀樟宜門店於2022年5月16日至7月5日期間被令暫停營業。(聯合早報)上述這些公司都是星耀樟宜2019年開幕時入駐的首批租戶。

與此同時,星耀樟宜也迎來多個新的著名運動品牌租戶,可見租金的攀升並不是品牌撤場的主因。

商場租金猛如虎?新加坡的商場租金究竟攀升了多少?

據高緯環球(Cushman & Wakefield)的最新數據,烏節路優質地段商場2024年的平均月租金為每平方英尺35.83新元,同比2023年增長了3%,比2021年疫情期間的最低租金增加了10.4%。

愛雍·烏節(ION Orchard)商場。(商業時報)第一太平戴維斯的數據也顯示,烏節路所有大小商場的平均現時月租金(passing rent)在2024年增長了2%,每平方英尺23.20新元。

根據2024年11月的商業數據,新加坡烏節路的商鋪租金在全球僅排名第12位,被外國著名購物街甩了好幾條街。

高緯環球追蹤的郊區商場租金數據則顯示,實龍崗Nex商場和兀蘭長堤坊這類商場,其優質商鋪的2024年的平均月租金為每平方英尺32.90新元,與2023年同比增加2.3%。

租金雖有增長,但幅度並沒有超出預期。令人驚訝的是,商場空置率反而下降,而且在2024年第四季度還降至四年來的新低——6.3%。優質郊區商場的空置率則是4.3%。

顯而易見,租金調高並不是中外餐飲業撐不下去的唯一原因。

都怪新加坡人太愛出國旅行?新加坡樟宜機場。(海峽時報)有趣的是,《商業時報》引述一些餐飲業者的話說,新加坡人愛出國旅行,導致新加坡國內市場的消費習慣比起以往更難以預測。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extpage}

加上很多人在國外看到一些餐飲品牌會將之引入新加坡,百花齊放的同時也造成市場飽和,每個轉角幾乎都能看到一家餐館、咖啡廳、酒吧或者糕餅店。

有餐飲業者反饋說,這種現象推高了租金,使原本舉步維艱的情況變得更複雜更具挑戰。在上游與下游商家雙面夾攻的情況下,首當其衝的就是現金流和盈利。

少數國際品牌破解在地化秘訣新加坡國立大學商學院助理教授李鍾琳博士(譯音)告訴亞洲新聞台,那些來到新加坡卻沒有水土不服的外國大品牌屈指可數。

表現出色的有瑞典的宜家、日本的Don Don Donki超市、中國的海底撈火鍋以及美國Shake Shack漢堡店。他們的適應能力都超強。

李鍾琳博士說,宜家主打「對你的錢包友善的家具」,但用餐區卻提供適合本地人口味的美食,很對新加坡人的胃口。

宜家餐區提供了適合新加坡人口味的美食,價廉物美。(海峽時報)海底撈的品牌核心是「卓越服務」,但與此同時它也將其火鍋湯底客制化來迎合新加坡人的味蕾。

同樣的,Shake Shack漢堡也經常推出「受本區域啟發的口味」,顧客的長期回頭率很高。

Don Don Donki超市雖沒有刻意迎合新加坡人的口味,卻將真實不昂貴的日本零食和家庭用品帶到新加坡,收穫一大批死忠顧客。

Protegie Consultancy的董事Benjamin Chan告訴938電台,新加坡人是喜新厭舊的,新加坡人雖熱衷於嘗試新餐飲,那份熱度最多只能持續三分鐘。

「你想想,我們多數人會去一個地點試吃。如果我們不怎麼喜歡菜肴的味道,吃過一次就不會再想去。有這麼多國際餐館在新加坡開店,人們每天都有更多選擇。」

(紅螞蟻舉雙手雙腳贊成!新加坡人雖喜新厭舊在吃方面卻不傻,誰會經常花10多元去Eggslut吃雞蛋?尤其是當身邊有那麼多價廉物美的選擇時。)

位於星耀樟宜的Shake Shack漢堡店。(商業時報)Benjamin指出,國際餐飲店開開關關,再正常不過。這些大品牌走後,還會有其他外國大品牌爭相入駐,優質商場永遠沒有空鋪,前赴後繼者大有人在,租金不是阻因。

專家認為,就新加坡市場而言,新加坡消費者最核心的需求永遠是「極致便利」。

這種「極致便利」不是體現在優越地點或優惠價格,而是一種心理上的便利與性價比。

國際餐飲品牌會受新加坡人追捧,主要是因為他們在國外旅行時曾經去過那些品牌店消費,留下美好回憶,滿足了情感需求。

然而,一旦這些品牌進到新加坡,他們不見得就會特地跑去消費,除非剛好順路。

新加坡人更在意的是這個新品牌,能否與目前的生活無縫銜接?是不是回家的路上可以順道光顧?是不是周末與朋友約見時,這些品牌店就剛好在周邊?

來自中國的餐飲品牌,如霸王茶姬和蜜雪冰城在新加坡都進入「超速擴張模式」。今年5月,中國潮流零售品牌 KKV 也將進駐中峇魯商場開設大型超市,目標客戶鎖定14-35歲。

看來,新加坡的國內消費並不是真的疲軟,只要能滿足新加坡人心目中的「極致便利」,這些中外品牌分分鐘還是可以盈利。


相关文章

  • 新加坡男幫妻子申請准證,卻因這一舉動遭拒簽、雙雙被罰$3500!
  • 網傳視頻男子遭人毒打 警逮一對男女起武器和現金
  • 酒後暴行!65 歲男子巴士站狠毆女鄰居,再襲警獲刑 18 周
  • 當啃老族伸手要錢 不肖女打老母入獄
  • 華僑集團季度盈利三年來首次下跌
  • 王瑞傑:美國退出全球領導角色 各國須攜手重建新世界秩序
  • 《我來報新聞2025》挑戰賽 入圍名單揭曉
  • 王瑞傑:政府須提供重新培訓 讓員工不會因科技進步而失業
  • 蟬群擾民 朱倍慶協市鎮會多方面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