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觀舊最高法院,新加坡最具歷史價值的時間囊就埋在這裡

2025-03-30

‍新加坡的舊最高法院位於市中心聖安德烈路 (St Andrew's Road),毗鄰政府大廈(City Hall)。這座建築自1939年竣工以來,一直是公平與正義的 化身。2005年6月20日,新的最高法院大廈落成後,政府開始著手改建舊最高法院和政府大廈。經過長達10年的關閉和修繕,這兩座相鄰的建築合二為一,成為新加坡美術館(National Art Gallery)。

這個年底假期,接連參觀了國家美術館兩次,不是去賞畫,而是對這座舊最高法院的建築感興趣,想好好欣賞欣賞。

(一) 舊最高法院建築物上方的銅綠色穹頂

舊最高法院建築上方有一個銅綠色的穹頂,但它原本不是這種顏色。之所以變成現在的樣子,是因為新加坡氣候潮濕,銅在含有二氧化碳的潮濕空氣中,表層被長年緩慢氧化,生成了銅綠色的鹼式碳酸銅(俗稱銅銹)。銅綠色的穹頂和灰色的大樓色彩搭配和諧,令人不由得讚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二) 舊最高法院正面山牆上的雕塑

正門山牆上的雕塑,中間人物手持寶劍,代表公正,左側伸出雙手的人物代表犯罪後,乞求寬恕。她的身後有兩位立法者,手拿書本,代表法律。在中間人物的右側,有一女子,鞠躬感恩。她身後是一個男子和一頭公牛,代表財富與繁榮。最右邊是兩個孩童,一人抱一捆麥子,代表法律公正,社會穩定,給人們帶來美好的生活。

(三)本地最具歷史價值的時間囊(Time Capsule)

本地最具歷史價值的時間囊埋在舊最高法院主入口大廳中央的地下。

時間囊埋在地板上八邊形的下面

這個時間囊是一個由黃銅材料製成的,圓柱形的匣子,裡面存放著海峽殖民地時期(1826-1946)的硬幣和六份1937年3月31日的報紙,它們分別是:英文報Strait Times, Free Press, Malaya Tribune, Morning Tribune; 馬來文報紙:Warta Malays, 華文報紙《星洲日報》。1937年4月1日,為最高法院大廈舉行奠基儀式時,在主入口大廳中央194英尺下放了一塊當時全馬來亞最大塊的基石(foundation stone),時間囊就壓在這塊兩噸重的石頭下面。

這個被埋在地下的時間囊當年設定的開啟時間是公元3000年,也就是說距離現在還要等待977年才能開啟。

(四)舊最高法院內的臨時囚室

在舊最高法院內一樓原本有十二個臨時囚室,其中十個用於關押男嫌犯,兩個關押女嫌犯。被告人等候審判時,暫時被關在這裡。後來最高法院和政府大廈改建成新加坡美術館,只有兩個囚室被保留下來。囚室里設施非常簡陋,只有一個蹲式廁所,和一個靠牆的水泥長凳。廁所的沖水水箱被安裝在臨時囚室的外面,以防被告人用水箱上的鐵鏈傷害自己。

通常審訊開始前,被告人被押送犯人的囚車(也被稱為Black Marias黑瑪莉亞) 送到最高法院後,先暫時關押在這裡。審訊開始後,再被帶到法庭上。

囚室背後有一個不對公眾開放的隱蔽通道,直接通往四個法庭。

通道左、右邊牆壁,以及頭頂上都被鋼鐵製造的網包起來,被告人就是插上翅膀也難逃。當法官宣布帶被告人時,警察會護送他們從這個秘密通道走上去,直接就走到法庭的被告欄。法庭被告欄背後的地板有一塊活動木板,(圖片六)拉開這塊板後,被告人就可以從下面的通道走上來,直接進入被告欄。(圖片七)(舊最高法院被改建後,只有第一法庭和第三法庭保留了被告欄,其中第三法庭,現在是UOB 東南亞第七展室,保留了報告欄的原狀,就是從秘密通道直接走上來進入被告欄)。

(五)法官座椅上的六邊形蓋子

在第一法庭,法官座椅上面,正對著頭頂的地方有一個六邊形的木質蓋子,中間是空的,有一個圓孔。聽工作人員說,這塊木板中間的圓孔是用來通風的。因為過去房間裡沒有冷氣,法官在庭上審訊時,穿著黑色長袍很熱,所以就在頭頂上安裝了這樣一個東西通風,這樣就不熱了。

(六)穹頂圖書館

最高法院這座建築有兩個穹頂,一個是在外部,就是建築物上方,呈銅綠色;另一個在建築物內部,呈白色。

這個建築物內部,較小的穹頂,就是在三樓圖書館的上方。這座穹頂圖書館裡曾經收藏兩萬多冊皮面裝訂的刊物,不過自新的高等法院建好後,已經全部被搬過去了。圖書館裡的桌子是舊高等法院留下的,桌面全部採用豬肝紅色真皮製成,如今60多年過去了,依然完好如新。這樣的真皮桌面現在市面上已經看不到了。

(七)懸空橋

新加坡國家美術館(National Gallery Singapore)由前最高法院(Superme Court)和政府大廈(City Hall))兩座原本獨立的建築改建而成,這兩座建築通過室內天橋連接起來,其中三樓和四樓各有一座天橋,而最巧妙的是兩座懸空橋兩端古色古香的大門是由最高法院和政府大廈的兩扇窗戶改建而成。原本兩座建築之間有一條馬路,經改建後,現在是一樓接待訪客的大廳。

自新加坡美術館開放以來,我前後總共去參觀了三次,幾乎每次都有新發現,學到新東西。在我眼裡,它不僅僅是一座藝術殿堂,還是歷史教科書,是知識的寶庫。對我來說,它還是學習英文的好去處,因為所有的資料、說明,全是英文。徜徉在這歷史與藝術交融的美術館裡,我感覺生活中的瑣事和種種不如意仿佛暫時不存在了。我在學習知識,獲得精神寧靜的同時,生命也變得豐盈而充實。

Alex丨編審

新加坡眼APP丨來源

越live越精彩丨作者

免責聲明:


相关文章

  • 驚險!宏茂橋兩車猛烈相撞損毀嚴重,女童昏迷!目擊者挺身救援,現場畫面曝光
  • 新加坡打工人勿躺平!超全巴士攻略,一鍵直達馬來西亞嗨玩周末
  • 三名拉丁美洲籍男子飛新加坡,闖豪宅盜走大量現金和珠寶!27小時內遭警方逮捕!
  • 速看!新加坡8個主流招聘平台,輕鬆找工作不用愁
  • 照片遭不法分子篡改行騙 劉燕玲吁民眾警惕
  • 惹蘭加由一組屋電錶箱起火
  • 總統促國人在衛塞節 反思人與人及人與自然聯繫
  • 逾一成尋求牙科服務的人 或患糖尿病前期或糖尿病
  • 【958印象古早】獅城窯火轉型:三美光缶窯拆龍窯開陶藝班 家族傳人見證時代變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