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僑銀行首席經濟師林秀心在接受《8視界新聞網》訪問時表示,美國對新加坡徵收10%的關稅並不令人意外,儘管兩國簽有自由貿易協定(FTA)。她認為,目前評估具體影響仍為時尚早,但新加坡的貿易活動和經濟增長或將面臨一定程度的衝擊。
她指出,儘管所徵收的關稅相較於其他國家或地區相對少,但,影響仍不容小覷。這仍可能影響新加坡的出口表現,尤其是在全球貿易格局發生變化之際。
她指出,新加坡受影響的程度將取決於其調適能力。若企業因更高關稅而調整供應鏈,新加坡或可從部分貿易轉移中受益,但同時也需應對更廣泛的經濟不確定性和金融市場的波動。
大華銀行研究主管全德健則指出,美國整體貿易政策正朝著更負面的方向發展,涉及更高的關稅、對主要及次要貿易夥伴的懲罰性對等關稅,以及對所有進口商品徵收統一稅率的做法,都對美國及亞洲經濟體的前景帶來重大影響。
新加坡經濟增長或面臨壓力全德健表示,在這樣的政策環境下,全球經濟將面臨增長放緩和通脹上升的風險。
「我們已下調2025年美國經濟增長預測,從原先的1.8%降至1.0%,同時將通脹預測從2.5%上調至4.0%。」
他也說,美聯儲降息預期也有所調整,今年降息次數預計增加至三次,年底利率降至3.75%;而2026年的利率可能進一步下調至3.25%。
對於亞洲經濟,他指出,由於關稅稅率較高,2025年本區域經濟增長可能受到負面影響。
大華銀行計劃在各經濟體2025年第一季度國內生產總值數據出爐後調整相關預測,其中越南的首季度數據預計將在本周發布。
針對新加坡,全德健表示,數據已顯示部分行業,如:製造業、貿易、運輸和倉儲,在2025年1月至2月的表現較2024年第四季更疲軟,暗示第一季經濟增長將進一步放緩。
雖然與其他亞洲經濟體相比,新加坡的關稅稅率相對低,但在東南亞六大經濟體中,新加坡很可能是最容易受到因關稅引發的外部需求放緩影響的國家,這是因為我國在外部需求中的本地增值占比顯著較高。
他強調,如果美國最終實施更多針對特定行業的關稅,如醫藥和半導體,新加坡受到的衝擊可能更大。
此外,大華銀行將在發布新加坡第一季國內生產總值數據後,審查當前2.5%的全年增長預測。
市場反應與貨幣走勢林秀心指出,股市普遍承壓;在匯市方面,美元兌亞洲貨幣走強,導致人民幣、韓元、新元、令吉和泰銖紛紛走低。
她表示,新加坡元名義有效匯率(S$NEER)走軟,顯示市場對金融管理局在4月份發布聲明中可能放寬貨幣政策的預期有所增強。
全德健補充,市場正密切關注全球貿易格局變化可能帶來的潛在「傾銷」(dumping)現象。
若其他國家因美國市場受阻而把過剩產能轉移至其他市場,包括東南亞地區,新加坡或需應對外部通縮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