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公共服務的教育部長陳振聲今天(15日)在國會透露,2021年公共服務領域執行人員的離職率達9.9%。
這個數據是10年來的新高。
是什麼原因造成去年有近一成的公務員選擇「出走」?陳振聲說,當中涉及多種因素,包括工作壓力、薪金、發展與躍升機會。
其中有兩大因素直接促成了此次的「離職潮」。
抗疫壓力大,公務員「凍未條」? 從早忙到晚、加班頻率增加,又要面對大量的公眾訴求,或使一些公務員透不過氣。
陳振聲特別點出,過去兩年,公務員面對莫大的壓力,不懈地努力持續對抗冠病疫情。
「有些時候,他們在執行與疫情相關的職務時,也得緩解公眾心急的情緒,甚至處理一些人的諸多要求。」
居家辦公也是導致公務員承壓的另一要素。陳振聲說,遠程辦公模糊了「工作」與「生活」的界限。
因此,公務員的身心健康是必須關注的一環。陳振聲強調,公共服務署會加大力度簡化工作程序、照顧人員的心理健康和福利等。
例如,當局經常舉辦網絡研討會,內容圍繞韌性、正念、營養、運動等身心相關課題,另有全天候專線為公務員提供個人輔導,以及數碼資源平台讓公務員更了解心理健康。
陳振聲也說,公共服務署建立了一組超過900名來自80個機構的「健康大使」,他們是特別接受訓練的公務員,自發地為同僚提供精神上的支持。
經濟復甦,私人領域開始「搶人」 陳振聲指出,隨著經濟逐漸復甦,私人領域的工作機會增多,也直接促成公共服務領域面對離職人數增加的情況。
公共服務署去年11月發表文告說,除了一個月的年終可變動花紅,加上去年年中0.3個月的可變動花紅,以及俗稱「第13個月花紅」的常年工資補貼,本地公務員去年至少獲得2.3個月的花紅。
陳振聲強調,公共服務署在必要時將檢討公務員的薪資,確保與就業市場一致。
「這些階段性的調整能確保公共服務吸引並留守人才,確保能為新加坡人維持良好的公共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