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台動物園交換馬來亞虎 為下一代「交流」

2025-04-05

不僅人類需要到國外交流,動物也得出國當交換生。

雨林探險園亞洲區(Rainforest Wild Asia)今年3月才開幕,園中一隻4歲的雄性馬來亞虎就將要在6月飛往台北市立動物園當繁殖「交換生」,目前仍不知道它會待在當地多久。

這是因為在2月26日時,台北市立動物園一隻五歲大的雌性馬來亞虎「Serikin」被派到新加坡,當這裡的雄性馬來亞虎的潛在配偶。

值得一提的是,「Serikin」2024年3月才從法國動物園Parc des Félins抵達台北市立動物園「交流」,一年後又得飛往新加坡,真是忙得不可開交。

這兩隻馬來亞虎是在「動物交換計劃」下參與繁殖計劃,為馬來亞虎家族延續香火。

「交換計劃」是全球動物園網絡的合作計劃一部分,旨在協助圈外保育下的瀕危動物繼續繁殖下去,並為可能重新引入野外做好準備。圈外保育是指在自然棲息地之外保護動物,例如在動物園中進行保育。

這兩次馬來亞虎轉移是萬態保育集團、台北市立動物園和物種存續計劃的三方合作。物種存續計劃是由世界動物園與水族館協會發起的,旨在通過協會認證的動物園、水族館及合作夥伴的共同努力,管理瀕危或受威脅物種的圈養種群,確保其能夠生存。

萬態保育集團自1994年起,就積極參與國際動物園合作項目,以增加馬來亞虎的基因多樣性並推動保育工作。

馬來亞虎是老虎亞種,主要分布在泰國、馬來西亞等地,目前已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確定為極危物種。

世界自然基金會數據顯示,由於人類活動不斷侵占馬來亞虎棲息地,導致其獵物數量減少,野生馬來亞虎種群數量已從上世紀50年代約3000隻下降至目前的不到150隻。

和人類一樣,動物近親繁殖不利於健康,可能導致下一代出現問題。因此,確保動物繁殖的基因質量是動物交換的重要原因之一。

動物園之間的繁殖計劃,是現代動物園對保育野生瀕危物種做出貢獻的重要措施之一,因為單一動物園可飼養維持的物種個體數量有限,如果不和其他動物園交換動物,日子久了,會導致個體基因價值降低,缺乏基因多樣性。

沒有基因多樣性,無論是人工照護下還是在野外的動物種群,都會變得更易受到基因疾病、疫情爆發和生育力下降的威脅。同時,也限制了它們適應環境變化的能力。

通過交換動物引入新血源,增加交配機會,從而降低近親繁殖所帶來的族群衰退風險。

根據譜系來配種

雨林探險園亞洲區的馬來亞虎。(海峽時報)

雖然是否能夠贏得台北市立動物園雌性馬來亞虎的芳心,取決於雄性馬來亞虎的魅力和表現,但在此次交換中,雙方的基因多樣性以及年齡都被考慮在內,以確保它們是最適合彼此的對象。

動物園也為受保護的動物品種制定譜系(studbook),包括它們的健康狀況和繁殖歷史,來追蹤和詳細記錄動物之間的親緣關係,以協助動物園的繁殖與保育計劃,防止近親繁殖,確保動物種群的基因健康。

項目協調員會分析譜系,找到最適合繁殖的配對,在不需要從野外採集動物的情況下,保持基因庫的多樣性。馬來亞虎的速配就是通過這種方式進行。

出國「交流」要如何準備?

馬來亞虎「Serikin」。(台北市立動物園官網)

在馬來亞虎啟程之前,它會先被隔離起來進行檢查,以確保它適合乘搭飛機出遠門。

在乘搭飛機前,萬態保育集團也會為它量身定製一個板條箱,護理團隊將通過食物引導它自願進入箱內,並幫助它適應在其中的生活。

動物護理團隊的策劃人Cecilia Tang告訴《海峽時報》,這種持續的訓練將幫助飼養員順利轉移動物,儘量減少動物飛行當天的壓力。

像來自台北的馬來亞虎「Serikin」一樣,它抵達新加坡後完成了30天的強制隔離,目前正在設施中適應新環境。之後,它將逐步被引入雨林探險園亞洲區的虎類棲息地。

Cecilia解釋說,在整個過程中,工作人員會按照著動物自己的節奏進行工作,確保它們在每一環節都感到舒適和安全。

「這種循序漸進的方法能最大限度地減少壓力,並有助於它在新家安頓下來時保持身心健康。」

馬來亞虎如何延續香火?

雨林探險園亞洲區的馬來亞虎棲息地。(海峽時報)

Cecilia指出,把本地雄虎介紹給雌虎「Serikin」,需要與「Serikin」的繁殖周期精心匹配,因為在這個時期,它對雄虎的接受度最高。

在野外,老虎是獨居動物,通常只有在交配季節或育幼期才會聚集在一起。

在「Serikin」的自然繁殖周期之外,讓它接觸雄虎,可能會讓雄雌虎兩者帶來壓力和潛在的危險,因為它們可能會把對方視為威脅,配偶做不成,反而變冤家。

通過將引入棲息地的時機與它們的自然交配行為和周期相匹配,可以減少兩者互相攻擊的風險,確保安全。也有助於確保在更受控和自然的條件下進行引入,並為繁殖創造更好的機會。

兩虎「見面」的初期階段會發生在它們的非展示區中,萬態保育集團將密切監測兩隻老虎的互動和建立聯繫的情況。

如果兩隻老虎表現出互相舒適的跡象,集團可能會在交配季節讓它們共同進入棲息地。

但在交配季節之外,雌虎不會與雄虎同時在棲息地中。而是輪流進入棲息地,以確保彼此有獨處的時間。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extpage}

新加坡在人類的生育率「翻車」,動物界的生育率卻屢創新高

2024年萬態保育集團的四個野生動物園區「生生不息」,共迎來998個新生命,涵蓋143個物種,創下10年新高。

這些新生動物中,有34隻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列為受威脅物種,包括屬於極度瀕危的沃利袋鼠(Woylie)、易危的大食蟻獸(Giant anteater)和西印度海牛(West Indian manatee)。

去年6月來自菲律賓的兩隻成年梅花鹿,也在2月16日在本地生下幼崽,標誌著這物種在此地的首次繁殖成功。

新加坡動物園添了五隻纖細尾狐獴(slender-tailed meerkat)幼崽,其中一對是雙胞胎。這是園內這個物種自2019年來首次成功繁育。

動物園的靈長類家族也迎來新成員,包括兩隻戈爾迪獴猴(Goeldi's monkey)、四隻環尾狐猴(ring-tailed lemur)和兩隻皇狨猴(emperor tamarin)。其中,戈爾迪獴猴和環尾狐猴均在歐洲瀕危物種計劃下出生。這也是九年來首次有戈爾迪獴猴在動物園誕生。

在爬行和兩棲動物方面,動物園成功繁育了瀕危的黃金曼蛙(golden mantella)和黑腿毒蛙(black-legged poison frog)。其中,黃金曼蛙的孵化數量達31隻,創下近三年新高。

三隻土庫曼馬可爾羊(Turkmenian markhor)的誕生也對夜間野生動物園別具意義,因為這是五年來園內首次成功繁育這個物種。

飛禽公園也第一次孕育出企鵝寶寶——三隻巴布亞企鵝(gentoo penguin)。

延續動物的生命不僅依賴自然繁殖,更需要科學的規劃與跨國合作。隨著這些保育項目的不斷推進,未來越來越多的瀕危物種將迎來新的希望和未來。

紅螞蟻也衷心希望,新加坡人能振作起來,扭轉生育率不斷探底的頹勢。


相关文章

  • 「你孩子沒記作業關我什麼事?」新加坡老師一番話炸翻家長群!
  • 新加坡周末逛街地圖 藏在街巷裡的文藝靈魂,像遊客一樣重新愛上自己的城市...
  • 新加坡2025年大選有哪些動向值得注意?【新加坡百問百答95】
  • 比爾蓋茨在新加坡找房!臉書聯合創始人也入籍新加坡,還有他們...
  • 新加坡泡泡瑪特母親節活動!指定款買一送一+買滿88新送禮物🥳長周末就去買買買~
  • 新加坡本地銀行開戶攻略指南——華僑銀行,您不可或缺的選擇
  • 黃循財出席衛塞節慶典:以佛教精神為紐帶,共築和諧社會
  • 今天快去!新加坡這裡有免費美祿!還有半價火鍋、特價自助餐....
  • 新加坡2025年大選有哪些動向值得注意?【新加坡百問百答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