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cilia指出,把本地雄虎介绍给雌虎“Serikin”,需要与“Serikin”的繁殖周期精心匹配,因为在这个时期,它对雄虎的接受度最高。
在野外,老虎是独居动物,通常只有在交配季节或育幼期才会聚集在一起。
在“Serikin”的自然繁殖周期之外,让它接触雄虎,可能会让雄雌虎两者带来压力和潜在的危险,因为它们可能会把对方视为威胁,配偶做不成,反而变冤家。
通过将引入栖息地的时机与它们的自然交配行为和周期相匹配,可以减少两者互相攻击的风险,确保安全。也有助于确保在更受控和自然的条件下进行引入,并为繁殖创造更好的机会。
两虎“见面”的初期阶段会发生在它们的非展示区中,万态保育集团将密切监测两只老虎的互动和建立联系的情况。
如果两只老虎表现出互相舒适的迹象,集团可能会在交配季节让它们共同进入栖息地。
但在交配季节之外,雌虎不会与雄虎同时在栖息地中。而是轮流进入栖息地,以确保彼此有独处的时间。
新加坡在人类的生育率“翻车”,动物界的生育率却屡创新高
2024年万态保育集团的四个野生动物园区“生生不息”,共迎来998个新生命,涵盖143个物种,创下10年新高。
这些新生动物中,有34只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列为受威胁物种,包括属于极度濒危的沃利袋鼠(Woylie)、易危的大食蚁兽(Giant anteater)和西印度海牛(West Indian manatee)。
去年6月来自菲律宾的两只成年梅花鹿,也在2月16日在本地生下幼崽,标志着这物种在此地的首次繁殖成功。
新加坡动物园添了五只纤细尾狐獴(slender-tailed meerkat)幼崽,其中一对是双胞胎。这是园内这个物种自2019年来首次成功繁育。
动物园的灵长类家族也迎来新成员,包括两只戈尔迪獴猴(Goeldi's monkey)、四只环尾狐猴(ring-tailed lemur)和两只皇狨猴(emperor tamarin)。其中,戈尔迪獴猴和环尾狐猴均在欧洲濒危物种计划下出生。这也是九年来首次有戈尔迪獴猴在动物园诞生。
在爬行和两栖动物方面,动物园成功繁育了濒危的黄金曼蛙(golden mantella)和黑腿毒蛙(black-legged poison frog)。其中,黄金曼蛙的孵化数量达31只,创下近三年新高。
三只土库曼斯坦马可尔羊(Turkmenian markhor)的诞生也对夜间野生动物园别具意义,因为这是五年来园内首次成功繁育这个物种。
飞禽公园也第一次孕育出企鹅宝宝——三只巴布亚企鹅(gentoo penguin)。
延续动物的生命不仅依赖自然繁殖,更需要科学的规划与跨国合作。随着这些保育项目的不断推进,未来越来越多的濒危物种将迎来新的希望和未来。
红蚂蚁也衷心希望,新加坡人能振作起来,扭转生育率不断探底的颓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