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其實就是一種重新發現,和目的地無關。在自己家門前,最適合進行一場走說就走的旅行,只要帶上你的好奇心,你就能發現小小角落也有未曾注意過的精彩。
某天早上,我開始想念東陵福的傳統面煎糕,就七早八早到小販中心排隊,這攤老店的味道最接近童年,有嚼勁,而且滿滿是花生沫。小販中心裡還有不少值得專程來吃的早點,包括手工的豬腸粉和中午前就售罄的叻沙。
要吃趁早,遲了可能就沒有了。建造於上世紀60年代的東陵福社區(Tanglin Halt),是新加坡第一個衛星鎮女皇鎮(以伊莉莎白二世命名)的五個街區之一,Tanglin(東陵)指的是附近的山丘,而Halt(停止)是因為早年馬來亞鐵路在東陵福路和東陵福弄的交界處有個火車停靠站,而綠色走廊(原鐵路)其實就是沿著街區蜿蜒。
在東陵福度過童年的朋友,都不會忘記火車經過時轟隆隆的聲勢。當地老人還會叫這裡地方的乳名:Chap Lau Chu(閩南語十樓)。60年代,為了解決新加坡人的住房問題,這裡興建了不少高達10樓的組屋,當時的高層建築不多,組屋經常成為地標,甚至出現在過去新加坡的一元紙鈔上,可見當時這是一個多麼令人驕傲的前衛社區。
在沒有時間慢慢變老的城國,改變,並接受改變已經成了我們的生存方式。2014年政府宣布將東陵福路和聯邦通道組屋總計31座3480個單位納入選擇性整體重建計劃(SERS),目的在於更新老組屋區,並建造容積率更高的高層組屋,受影響並參與這個計劃的居民將有機會搬到有99年新租約的新家,並繼續和過去的鄰居們住在一起,業主也會獲得補償及搬家福利等。通常新加坡政府不會拆除所有的建築,會適當的保留一些建築,讓重建的聚落不至於太單調,也保留了一段歷史。
這意味著31座組屋的居民將遷出,組屋也將被拆除,大部分居民將被遷至不遠的杜生地區。不止組屋,附近的巴剎、店鋪和熟食中心也會一併拆除,估計在2021年底就會陸續搬走,因此引來不少公眾前來品嘗美食,或緬懷一段即將逝去的歲月。
我多次帶團來東陵福,就為了在消失前認真地看一眼,當地街坊和商家大多都是老東陵福人,話題總會轉到捨得搬嗎?受影響的屋主將獲得賠償金、搬遷援助金,還能以津貼價格選購指定的替代組屋等。一些人覺得開心能重新開始,而且還能入住新組屋;一些人的回答十分認命,沒有辦法,搬就搬;也有感性的街坊在受訪時說:若把感情算在內,多少補償金都不夠。
老街區有不少老店,已經有超過50年歷史的雜貨店「堅成」,門口擺賣一罐罐的餅乾,還有各種品類的咸酸甜(蜜餞)。老店通常都會養貓,能幫忙抓老鼠,這店貓,又胖又懶的,名叫Latte,老人說,這椅子是它獨享的,別人坐上去,會喵喵喵的抗議。不少老店的招牌設計,都是手繪的,比現在電腦設計的多了「人感」。
這裡還保留了不少由新加坡改良信託局所建造的低層組屋,都長得好看,建築正立面的裝飾花樣特別有古早時代的美感。樓和樓之間有綠地,不少住戶,把這些綠地,開闢成自家的小菜園,種果實纍纍的木瓜等,甘榜氣息由此而來。
原本的馬來亞鐵路,由兀蘭一路轟隆隆開到丹絨巴葛,也曾經路經於此,現在軌道拆了,變成了步行道,吸引不少人到這裡晨運。這條鐵路,長23公里,現在正在改造中,會保留沿途漂亮的老建築。東陵福這一帶有不少造型奇特的宗教建築,比如摺紙結構,類似帳篷的藍頂天主教堂(Church of Blessed Sacrament),設計靈感來自《舊約聖經》里的「Tent of Meeting」,是60年代獨立時期落成的建築,藍色的屋頂現在看起來依舊很酷,並於2005年被列為國家古蹟。
隔壁是曼尼哇拉廟 (Sri Muneeswaran)印度廟,再走不遠,還有漢傑巴回教堂(Masjid Hang Jebat),不同種族的宗教場所身貼身,這是新加坡常見的風景,一些信奉道教的華人也經常會去印度廟拜拜。沿著鐵路而建的漢傑巴回教堂,建造於1973年,設計富有甘榜特色,類似新加坡早期常見的鋅板村屋。漢傑巴是一名馬來烈士,為人講義氣和勇敢,所以一直被惦念著。沿著小路走進去,還可以看見漂亮的黑白屋及受保護的老雨樹。
跨過鐵路,另一邊是截然不同的風景,彎彎曲曲的小路,在小山坡上蜿蜒,因為永遠不知道轉角會遇見什麼精彩,比筆直的道路,有趣多了。這裡過去是英軍的宿舍及別墅,有約90棟,建造於30至40年代,刷成黑白色,以英國的鄉鎮命名的漂亮樓房。
環境清幽,老樹成群,一晃眼覺得自己似乎不在新加坡。看見一個被遺棄了的水箱,造型像個戶外雕塑。走著走著會走到Col Bar,這家賣海南西餐的小餐廳,開業於1953年,裝潢、氛圍和味道都很古早,本地已少見。
東陵福的美食地圖
老區自然不缺美食,除了看老房子之外,也不要忘記好好照顧你的味蕾。東陵福小販中心有不少深受當地食客歡迎的攤位,早市最為熱鬧。
(1)東陵福傳統面煎糕
Tanglin Halt Original Peanut Pancake
由一對友善的老夫婦經營,每天早上3點半就開業,到了10點鐘售罄,這家面煎糕味道古早,最接近新加坡人的童年回憶。
地址:48A Tanglin Halt Rd, Singapore 148813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extpage}(2)唯一辣沙
Wei Yi Laksa & Prawn Noodle
這家小販主打新加坡的國民美食叻沙,每天都能吸引排隊人潮,喜歡叻沙的人都不會錯過,和其他島國的叻沙名店比較,他家的湯口雖然不算特別的濃郁,但充滿了香料的氣息,讓人能喝光叻沙湯的店畢竟不多。
48A Tanglin Halt Rd, #01-20, Singapore 148813
(3)Colbar
位於東陵福附近的黑白屋聚落里,Colbar 的裝潢幾乎保存了60年代風格,主打海南西餐,因此你可以期待這裡的炸豬排等,當然你也能找到不少新加坡人喜歡的河粉、海南咖喱飯,這裡也曾經是英軍的食堂之一。
地址:9A Whitchurch Rd, Singapore 138839
關於我們:
我們經常會舉辦新加坡和馬來西亞的人文導覽,主題涵蓋歷史、文化、藝術、生態及美食等。由本地作家和專家帶領你了解新加坡和馬來西亞最真實的生活。
因為正在寫一本關於榴槤的書,6分月打算帶大家去馬來西亞吃榴槤,前往檳城、勞勿、柔佛等地品嘗當地的榴槤。
感興趣的朋友可以看以下公眾號文章。
三天兩夜檳城人文之旅,吃什麼?住哪裡?到什麼地方吃榴槤?
關於我:葉孝忠
新加坡《聯合早報》馬來西亞《光明日報》專欄作者,前《孤獨星球》指南出版人,並曾在上海和北京生活工作多年、也是新加坡國立大學兼任高級講師。
目前從事教書、出版和寫作等,已經出版超過20本個人旅遊文學作品。他出版的暢銷書《食遇》,書寫新加坡本地美食,最新作品《我給新加坡寫了一本馬來西亞》,同時他也是新加坡作家節的中文節目策劃人。
想要和我們一起探索新加坡和馬來西亞的朋友,歡迎你掃碼加好友入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