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世代的想法跟X世代的父母很不一样? 调查结果挺让人意外

2025-04-07     静姝     4601

Z世代的想法跟X世代的父母很不一样? 调查结果挺让人意外

我们对Z世代有很多先入为主的看法:缺乏耐性、追求即时满足、追求个人主义和自由、以及他们的工作观念和职业规划与勤奋的老一辈截然不同……

隔一代人,想法真的会有那么大的变化?

那Z世代(1997年到2006年间出生)与他们X世代的父母(1965年至1980年间出生)隔了两代,想法是不是更有天壤之别?

《海峡时报》委托了市场调查公司Milieu Insight在2024年10和11月之间,对800名新加坡Z世代和600名Z世代的父母亲进行了民调,了解他们对人生目标、压力、金钱、自尊和失业等问题的看法。家长们均被要求以他们20岁时的思维方式作答。

人生的优先事项有什么?

Z世代的想法跟X世代的父母很不一样? 调查结果挺让人意外

对Z世代和父母来说,人生的优先事项是什么?(海峡时报)

无论你身处在哪一个时代,都想变得富有。

不过,父母们把事业发展和寻找伴侣视为首要任务,其次才是累积财富。

但Z世代的首要任务却是累积财富,接着是工作与生活的平衡,然后才到事业发展和个人发展。

值得注意的是,对于Z世代来说,寻找伴侣并不是优先事项的前三。(红蚂蚁先为未来的生育率默哀三分钟)

对于老一辈来说,个人发展和事业发展是互相促进的。不过,对于Z世代来说,事业发展并不等于个人发展,除了职业上的进步,他们也关心自己在心理、情感、健康、兴趣等方面的提升。

新加坡国立大学心理学教授任启智解释说,

每个人都希望经济上有保障。只是20年前,通往经济独立的唯一途径就是职业上的成功,例如找到一份好工作并在事业上晋升。

“现在的年轻人不再认为职业是通向成功的唯一途径。至于这个想法是否正确,仍有待辩论。”

现在,年轻人可以通过交易加密货币和股票来致富。

老一代人对职业的专注,年轻一代在工作与生活平衡上的坚持,这确实是代沟,这不仅让父母感到困惑,也让老板们摸不着头脑。

退休编辑Ven Sreenivasan(67岁)有两个Z世代的女儿,他回想说,当年负责新闻编辑室时,有位29岁的员工在下午6点时找他说,“我没有bandwidth了”。

(编按:bandwidth原指带宽,指网络传输速率,如今也指一个人的精力或时间容量。)

“我当下一时没明白,什么是bandwidth?公司没有网络吗?后来我才明白,‘bandwidth’的另外一个意思是‘无法再承受更多,我没有精力了,我需要回家’。”

这对他来说是一个启示。

“在我那个时代,如果你告诉老板‘没有精力了’,他会告诉你,门在那里。你可以离开了,别再回来了”。

但并不是所有家长都对年轻人工作态度怠慢而感到不满,27岁的第三代“兴记·鲜鱼圆酿豆腐”和社交媒体内容创作者陈伟杰说:

“我小时候,爸爸总是强调钱的重要性,因为我们家是低中产阶级,生活并不容易。”

“现在,他会告诉我不要过度工作,也不要为了钱而牺牲自己的青春。只要我们有足够的食物和一些储蓄,那就足够了。”

“我觉得随着人们年龄的增长,他们对钱和工作的看法自然会发生变化。”

Z世代与他们的父母一样,在找不到工作时也会感到沮丧和失落。

19岁的Jezer Han说,他目前就读数据分析和经济学,就业的压力在毕业前就开始了。

“几乎每天都会收到邮件推送,介绍一些可以提升简历的比赛,或者推荐可以提升技能的研讨会。即使在暑假或寒假期间,我的同龄人也在不停地去实习,这真的很紧张、很压力。”

Jezer的母亲Anna Han(50岁,与丈夫共同经营律师事务所)也认为,如今的Z世代比自己那一代更难找到工作。

两代如何处理人际关系?

Z世代的想法跟X世代的父母很不一样? 调查结果挺让人意外

对Z世代和父母来说,如何处理人际关系?(海峡时报)

在处理人际关系中的冲突时,Z世代更倾向于通过沟通来解决问题,并愿意倾听对方的意见,只有在必要时才会选择冷静一下。

他们的父母,较少采取直接沟通的方式,可能与传统文化或性格有关,更倾向于冷静下来,而不是立即解决问题,最后才倾听对方或寻求他人建议。

而Z世代则更少依赖外界意见。

此外,Z世代更倾向于依靠自身判断,而父母则更容易借助外部帮助。总体来看,Z世代的处理方式更直接,而父母的方式相对保守。

27岁的陈伟杰就说,他65岁的父亲在养育他们时,更多通过行动而不是言语来表达关心。

他说:

“我是在一个非常传统的亚洲家庭长大的,父母从不与我们倾诉他们的困难……我想这就是所谓的‘严厉的爱’。”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