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家长疯抢基因编辑宝宝?57%人支持改造下一代智商争当学霸!

2025-04-08     缘分     5370

众所周知,新加坡的教育环境竞争激烈。最近发表的一项学术研究报告称,与之前类似调查中的美国受访者相比,新加坡人对通过多基因胚胎筛选和基因编辑等新生殖基因技术提高人类认知能力的认可度要高得多。

平均而言,新加坡分别有 48% 和 57% 的受访者愿意使用基因编辑和多基因胚胎筛查,以确保他们的后代有资格进入一流大学。这两个数字远远高于美国受访者中分别为 34% 和 43% 的相应数字。因此,我们讨论了新加坡是否应允许通过提高认知能力来改善教育成果的一些注意事项。

第一个警告是,通过提高推理能力,认知能力增强的后代的自主性会得到提高, 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然而,在新加坡这样一个以羞耻为基础、竞争激烈的儒家社会中,这种情况不太可能发生,因为在这个社会中,个人经常会因为认为自己落后于同龄人而产生不满情绪。

相反,认知能力得到提高的后代的自主性很可能会受到其父母严厉的 “虎妈式教育 ”的限制,因为他们在为这些技术投入巨额资金后,会 “提高 ”对这些技术的期望值。

新加坡家长疯抢基因编辑宝宝?57%人支持改造下一代智商争当学霸!

第二个警告是,认知能力的提高可以改善后代的整体福祉和个人幸福, 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然而,这些认知增强的后代可能会有独特的动机和愿望,这些动机和愿望可能与其父母和社会的理想化愿景和更高期望不一致。这种脱节可能会导致他们的个人幸福和整体福祉下降,特别是如果他们努力实现父母和社会强加给他们的不切实际的期望的话。

在新加坡竞争激烈的教育环境和以羞耻为导向的儒家文化中,一个人的幸福感和成就感往往取决于其超越或跟上同龄人的能力。允许通过此类技术提高认知能力只会加剧 “红皇后 ”效应,即认知能力得到提高的后代需要付出越来越多的努力,才能在与同样接受了类似认知能力提高的同龄人的竞争中保持其相对的社会或学术地位。父母必须教导子女,真正的成功不在于超越他人,而在于以感恩、贡献和道德力量为根基的有意义的生活。因此,重点应放在培养孩子面对环境和挑战的应变能力,灌输知足常乐的理念,培养他们对家庭和社会的责任感。人生毕竟是短暂的旅程,因此,在善良、诚实和正直的价值观指导下,寻求幸福是最重要的。

第三个警告是,认知能力的提高有可能改善后代的未来前景和人生成就, 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然而,在新加坡,良好的学历已不足以保证认知强化后代的就业前景和事业成功。新加坡和其他亚洲国家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导致了过剩的高素质大学毕业生,目前每十个年轻的新加坡成年人中至少有八个拥有大专以上学历。这就造成了本地就业市场的失衡,越来越缺乏具备相关技术和职业技能的工人。

近年来,新加坡政府日益认识到就业市场的失衡是新加坡的一个重要社会问题,并强调教育改革必须与劳动力市场需求保持一致。允许通过多基因胚胎筛查或基因编辑来提高认知能力可能会加剧当前的失衡,使本已饱和的就业市场上大学学位持有者供过于求,并加剧具备相关技术/职业技能的工人的短缺。这可能导致青年就业猖獗和政治不满。

新加坡政府决策者应仔细研究其他亚洲国家,以了解竞争激烈的教育体系培养出过剩的高素质大学毕业生所带来的社会弊端。在日本和韩国,许多大学毕业生面临有限的就业机会,往往被迫接受低薪、福利少的兼职或临时工作,助长了 “打工经济”。在中国大陆,许多高素质的大学毕业生从事蓝领工作,导致失业或未充分就业青年的幻灭感和社会疏离感与日俱增。

第四个警告是,允许广泛、自由地使用认知强化技术可能会在某种程度上 “公平竞争”,从而促进更高水平的社会经济平等, 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在分配完全公正的理想条件下,所有家庭的后代都能接受认知强化,国家对贫困家庭给予补贴,这种说法也许是正确的。但在现实中,这在经济上是不可行的,在政治上也是不能接受的。这些技术和相应的临床辅助生殖程序的高昂成本,将使这些技术和程序昂贵得令人望而却步,并限制了社会经济背景较差的家庭获得这些技术和程序。

预计国家将缺乏补贴贫困家庭提高认知能力的政治意愿,因为这种昂贵的医疗程序既不能挽救健康,也不能挽救生命。由于这些先进技术主要只提供给较富裕的家庭,认知能力的提高很可能不成比例地分配给富裕阶层,从而进一步加剧现有的社会经济不平等。这可能会加剧新加坡多种族社会中的种族紧张局势,因为不同种族群体之间已经存在巨大的社会经济差距。广泛使用这种认知增强技术会导致少数族裔更加边缘化,这将不利于新加坡政府促进建立一个更加和谐、包容和有凝聚力的社会的努力。

第五个也是最后一个警告是,新加坡人口迅速老龄化,出生率急剧下降,昂贵的认知增强技术可能会进一步加速该国人口的衰退,因为这些技术会给未来的父母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

如前所述,新加坡政府不太可能补贴这种用于提高认知能力的新生殖基因技术,因为这些技术既不能挽救生命,也不能拯救健康。尽管如此,社会和同龄人的压力可能会使未来的父母难以抗拒使用这些技术,以给他们的后代 “人生最好的开端”。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