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不少客戶反映:"公司註冊好了,商業計劃書也交了,為什麼EP申請還是被拒?"這已成為許多申請者的共同困擾。
事實上,新加坡人力部(MOM)對自雇EP的審核標準正在不斷提高。根據最新數據,2024年第一季度EP拒簽率較去年同期上升了15%。經過對上百個案例的分析,我們發現90%的拒簽都源於以下6個關鍵因素:
一、公司運營真實性存疑
常見問題:公司無實際業務、缺少官方網站、銀行流水異常
解決方案:
提供近3個月的公司銀行流水
建立專業企業官網
準備真實的客戶合作案例
二、行業選擇不當
高風險行業:傳統零售、簡單貿易等
優先行業:金融科技、綠色能源、生物醫藥等
建議:在商業計劃中突出行業創新性及對新加坡經濟的貢獻
三、申請材料不規範
重點注意事項:
所有文件需英文版本
學歷證明需經公證
商業計劃書要體現詳細市場分析
四、薪資設置不合理
最新標準(2024年):
金融行業建議不低於8,000新幣/月
科技行業建議不低於6,500新幣/月
其他行業建議不低於5,500新幣/月
五、申請人資質不足
提升方案:
補充相關行業培訓證書
提供過往成功案例
準備詳細的管理經驗說明
六、申請策略失誤
常見錯誤:
首次申請材料不完整
申訴時未針對拒簽原因補充材料
未進行預評估
特別提醒:
若申請已被拒,建議:
在14天內提出申訴
針對拒簽信指出的問題補充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