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加坡,公共運輸的安全始終是社會關注焦點。律政部兼交通部政務部長穆仁理於 4 月 8 日在國會透露,過去 10 年,本地有五名乘客在涉及巴士的事故中不幸喪生,其中四人是在巴士上摔倒的年長者,另一人則因嚴重碰撞事故離世。今年 3 月,一位 80 歲乘客在巴士行駛中跌倒,頭部受傷,送醫後搶救無效,再次引發大眾對年長乘客安全問題的重視。
穆仁理指出,近年來巴士事故整體趨勢穩定,每日約 400 萬趟次的巴士出行,大多能安全完成。但隨著人口老齡化加劇,年長者在巴士上摔倒可能導致嚴重後果,因此當局已多管齊下改善公共巴士設計。例如,在靠近出口處設置專用優先座位,方便年長者上下車;巴士地面採用防滑材料,降低滑倒風險。同時,巴士車長接受專門培訓,務必確保年長乘客安全入座後再啟動車輛,並避免突然加速、急剎車等危險操作。
此外,陸路交通管理局與公共巴士業者積極開展公共教育活動,引導民眾養成更安全的出行習慣,如站立和使用樓梯時緊握扶手,鼓勵乘客多關心年長者等弱勢群體。為進一步強化巴士安全,政府與巴士業者計劃從今年下半年起,逐步落實巴士安全勞資政工作小組提議的安全措施,包括通過音頻提醒乘客巴士即將開動,利用科技手段幫助車長警惕潛在安全風險。
除了巴士安全,行人過馬路的安全問題也備受關注。宏茂橋集選區議員傑樂收到居民反映,德義區一個靠近巴剎的人行過道,「綠人」 亮起時間過短,年長者即便使用交通燈閱卡器延長時間,也難以安全通過馬路。對此,陸交局正在綜合診療所、巴剎等年長者和殘障者往來頻繁的交通燈處,推行 「友善綠人計劃」。行人只需用優惠易通卡輕觸閱讀器,就能將下一次 「綠人」 亮起時間延長 3 秒至 13 秒。
永續發展與環境部兼交通部高級政務次長馬炎慶回應稱,人行過道 「綠人」 亮起時間依據過道距離和行人步行速度確定。所有過道的 「綠人」 先亮起 6 至 10 秒,隨後閃爍時長根據每秒約 1 米的典型步行速度和過道距離計算,這一標準參考了國際慣例,並結合亞洲人體型特點進行調整。不過,由於行人過馬路時間會影響其他交通流量,所以需在保障行人安全、舒適與維持車輛交通順暢之間尋求平衡。馬炎慶還表示,會重新評估議員提及的交通燈情況,看是否能適當增加過道時間,切實保障居民安全與出行舒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