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成本不香了,全球企业为何偏爱新加坡的“贵逻辑”?

2025-04-12     静姝     2016

全球经济正经历前所未有的变局:地缘政治紧张、供应链重构、资本流动加速。

就在这样的背景下,新加坡稳稳站上了财富与创新的交汇点。根据第一太平戴维斯(Savills)发布的财富动态指数,新加坡超越首尔、纽约、伦敦和阿布扎比,成为全球企业迁移的首选目的地,同时在个人迁移指数中位列第三。

《2025年全球最富有城市报告》进一步揭示,其242,400位百万富翁的规模使其位列全球第四,而JLL《2025年全球办公室装修成本指南》显示,办公装修成本高达每平方米1,592新元(约1200美元),跻身全球顶尖。

这些数字背后流的不仅是财富和成本,更是新加坡在不确定性中构筑的确定性:稳定的政策、顶尖的生态、全球的连接。

财富的锚点:从避险到创富

新加坡的财富故事始于稳定,却不止于稳定。 根据英国研究机构Henley & Partners与New World Wealth发表的最新的《2025年全球最富有城市报告》显示,新加坡拥有242,400位百万富翁,位列全球第四,仅次于纽约(384,500位)、旧金山湾区(342,400位)和东京(292,300位),超越伦敦(215,700位)和香港(154,900位)。

低成本不香了,全球企业为何偏爱新加坡的“贵逻辑”?

过去十年,新加坡的百万富翁人口显著增长,而伦敦下降12%,香港增速放缓。这种逆势上扬的背后,是新加坡对高净值人士的独特吸引力。

与迪拜(个人迁移指数第一)不同,新加坡不单纯依赖低税率。2024年,其顶级住宅均价为每平方英尺1,810美元(Savills Impacts),低于上海(2,000美元)和纽约(2,590美元),却在财富保值与生活成本间找到精确平衡。Alan Cheong,第一太平戴维斯新加坡研究与咨询执行董事,观察到:“全球动荡加剧时,新加坡的稳定性如同磁石,吸引资本和人才。”

低成本不香了,全球企业为何偏爱新加坡的“贵逻辑”?

新加坡通过各类移民计划(自雇和家办)以较低投资门槛提供永久居留权,顶级国际学校和医疗资源在亚太首屈一指,吸引了众多高净值家族长期定居。

但新加坡的财富逻辑远不止避险。242,400位百万富翁不仅带来了资本,还带来了网络和企业。数据显示,2024年新加坡的私人银行资产管理规模在亚太名列前茅,吸引了家族办公室和投资基金的涌入。这种“人-财-企”的循环效应,让新加坡从财富储存地转型为创富引擎。相比伦敦(脱欧后吸引力下降),新加坡的中立立场和政策连续性成为其独特壁垒。

更深一层,新加坡的财富集聚与企业迁移紧密联动。

Savills数据显示,企业和个人迁移指数的前12位城市中有6个重叠,包括新加坡、迪拜和纽约。这种“双向奔赴”揭示了一个趋势:高净值人士的到来推动了企业投资,而企业集群反过来吸引更多资本。这种正反馈机制,正是新加坡财富高地的核心驱动力。

低成本不香了,全球企业为何偏爱新加坡的“贵逻辑”?

企业数据

低成本不香了,全球企业为何偏爱新加坡的“贵逻辑”?

个人数据

高端商务的标杆:成本背后的价值溢价

新加坡的商务吸引力同样体现在其顶尖的办公环境上。

JLL《2025年全球办公室装修成本指南》显示,新加坡的办公装修成本位居全球前列,如果要打造一个中等质量的办公空间,其平均成本大约为每平方米1,592新元(约1200美元),这使得新加坡与纽约、伦敦、东京和苏黎世等主要金融中心并列,跻身全球装修成本最高的第一梯队。

报告指出:“与往年一样,美国、加拿大、英国、瑞士、沙特阿拉伯、阿联、新加坡和日本的办公室装修成本最高。”

低成本不香了,全球企业为何偏爱新加坡的“贵逻辑”?

2024年,新加坡的顶级办公楼租金达每年每平方英尺144美元,位列全球第六,仅次于伦敦西区、香港、纽约、伦敦和东京。尽管成本高企,新加坡中央商务区办公楼需求持续旺盛,空置率远低于全球平均水平,显示其对跨国企业的强大磁力。

低成本不香了,全球企业为何偏爱新加坡的“贵逻辑”?

高成本的背后,是精心设计的价值溢价。

JLL报告指出,亚太地区近30%的装修成本用于机械与电气服务,而新加坡在绿色认证(如LEED、BCA绿色建筑标志)和智能设施上的投入尤为突出。这种以可持续性和员工福祉为核心的设计,不仅顺应了后疫情时代的企业需求,也为企业带来了切实回报:更高的员工留任率和生产力。

新加坡的基础设施和效率,也让跨国企业愿意为长期价值支付溢价。2024年,新加坡吸引了众多企业设立区域总部,涵盖金融、制药和科技行业。显然,新加坡的商务环境以稳定性和开放性取胜。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