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東學習」四十載 大馬如今放眼中國

2022-02-17

馬來西亞前首相馬哈迪初次任相時因民族主義而提倡「向東學習」,從日韓兩國獲取邁向高收入國的重要元素,然而在「向東學習」40年後,大馬如今期待通過從中國吸引投資,晉升為高收入國,然而大馬百病纏身,要進一步爬上世界價值鏈頂端並不容易。

日經亞洲分析報道,根據世界銀行的數據,在過去30年里,只有19個人口超過100萬的國家晉升為高收入國,世界銀行將高收入國的人均國民總收入標準,定為1萬2,696美元。

然而,在接近這一里程碑的時候,大馬這個擁有超過3200萬人口的國家,似乎問題多於答案。

世行:大馬收入增長緩慢 世界銀行去年的一份報告警告,大馬跨越收入門檻的速度將比近幾十年來的其他國家慢,高技能水平的就業比例較低,不平等程度較高。

同時,新冠肺炎疫情的暴發將更多大馬公民推向了貧困。一馬發展公司的污點是有史以來最大的金融醜聞之一,繼續損害著馬來西亞的聲譽。在過去的兩年裡,紛爭不斷的政治使兩屆政府倒台,2023年還將以來大選。

馬來西亞戰略與國際研究所(ISIS)的高級分析師鄭凱文(Calvin Cheng)表示,「向東學習」是一項 “地緣政治舉措,而不是真正的經濟發展戰略,即便在馬哈迪未上台執政前,大馬政府已經立志要使經濟重農業過渡到技術密集型的製造業。

世界銀行指出,大馬在人力素質及科技進步上都落後他國。(圖:美聯社) 日韓投資見頂 日本駐馬來西亞大使高橋克彥表示,「向東學習」為日韓製造商在馬來西亞建立東南亞基地鋪平了道路。在兩國合作計劃下,日本持續為大馬栽培技術員工,到目前為止,約有2萬6000人在日本大學學習。

「擁有一支由日本人培訓的勞動力增強了這個國家的吸引力。日本現在有大約1500家日本公司在大馬,自1957年建立外交關係以來,日本在馬來西亞的投資估計超過800億令吉(190億美元)。「

新加坡尤索夫伊薩東南亞研究所高級研究員李活安表示,「向東學習」主要影響是鋼鐵、水泥等重工業,以及國產車品牌寶騰的出現,還有內部工會的崛起,而不是行業性的工會。

寶騰汽車是日本三菱集團的技術轉讓和資本投資的產物。但三菱在2000年代中期撤出,在第二國產(Perodua)和外國品牌的擠壓下,其國內市場份額從1993年的70%以上,驟降至2016年的12.5%。如今,該公司被中國的浙江吉利控股收購了49.9%的股份。

中國成大馬首要投資夥伴 寶騰汽車的脫手並不是唯一一樁凸顯大馬相對於中國地位不安的交易,中國是大馬自2008年以來的最大貿易夥伴。

同年,中國在大馬簽訂了迄今為止最大的基礎設施合同,即作為 「一帶一路 」倡議一部分的688公里東海岸鐵路計劃。由於時任首相納吉被指控挪用國家主權財富基金一馬發展公司45億美元的資金,令上述計劃備受質疑。

上屆大選大馬成功實現政黨輪替,重新上台的馬哈迪縮減東海岸鐵路計劃,暫停了東馬的天然氣管道計劃,但馬哈迪後來表明,與中國保持友好的首選,因為如今中國已經「大到不能忽視」。

然而持續的政治鬥爭令一切似乎回到原點,風險顧問機構歐亞集團東南亞業務主管孟佛(Peter Mumford)表示,在2018年前巫統領導的政府下,中國和馬來西亞的關係大大加深,所以北京可能會歡迎「老朋友」重新掌權。

即便在南海出現主權爭議,然而孟佛預測,各種因素將使大馬「更加依賴」中國的貿易和投資。其中包括大馬推遲批准與日本和其他國家簽訂《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全面進步協定》;與歐盟和英國的雙邊貿易協定缺乏進展;以及美國因涉嫌虐待勞工而對大馬橡膠手套和棕櫚油生產商實施進口禁令。

大大馬外長賽夫丁及中國外長王毅在去年一項活動中交流。中國已成為大馬首要投資夥伴。(圖:美聯社) 大馬技術人力都落後 大馬似乎正在尋求中國來提升其價值階梯,2020年底,馬來西亞投資發展局的負責人大力歡迎中國投資,特別是在高科技領域。

然而,世界銀行指出,大馬在 數字連接、創新和企業採用技術方面 落後他過,在人力資本發展方面持續存在差距,特別是低收入家庭經常受到忽略。

李活安表示,持續的低工資、教育質量差、低技能就業和社會安全網不足構成了最重要的挑戰。在最新的國際學生評估項目中,大馬的閱讀、科學和數學成績低於亞太經合組織的平均水平。。

「從好的方面看,大馬已經顯示出 制度上的成熟,包括政府的和平轉變和更具競爭性的選舉,以及穩定的宏觀經濟和健康管理。」

「但是,將政府捆綁在一起的不穩定政治聯盟,以及長期無法根除腐敗,肯定會削弱協調動態投資和維持經濟進步的能力。」

「無論從哪個方向看,大馬如何面對這些問題,將決定其未來40年的道路。」


相关文章

  • 新山無國籍老婦冠病惡化 醫院拒收 家屬求助無門
  • 翻牆撬門即得手,公寓保安如虛設 新加坡人成了竊賊眼中的軟柿子?
  • 新幹線客運量飆升 日鐵擬靠AI應對人力短缺與成本壓力
  • 泰警曼谷港口繳獲238噸非法進口電子垃圾
  • 涉審計署大樓坍塌 泰國法院向17人發逮捕令
  • 英國科學家展開海洋碳吸收試驗 讓海洋能重新吸收更多大氣中二氧化碳
  • 美國科研人員研發昆蟲般大小彈跳機器人 有望提高救災工作效率
  • 本地手足口症病例一周內每日平均達到61起
  • 馬國失蹤富太案 富商丈夫被警方逮捕助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