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也可見政府從大選來臨之前便不斷重申的警惕之言乃「空穴來風,其來有自」,政府的擔心有根有據,而且早已經有了緊盯關注的目標。
內政部和選舉局4月25日晚上發表聯合聲明說,發現一些境外人士「試圖影響大選」,觸犯國會選舉法令。資訊通信媒體發展局已要求臉書母公司Meta在本地屏蔽這些貼文。
其中一個被屏蔽的網站屬馬來西亞伊斯蘭黨財政依斯干達,他對此感到震驚,並澄清自己沒有干預新加坡大選。他說,他只是分享幾個回教徒候選人的報道,並沒有呼籲選民根據種族或宗教來投票。
工人黨淡濱尼集選區候選人之一的費沙,被傳與涉嫌干預大選的回教宗教師會面,因此成了風頭浪尖的人物。
黃循財總理4月24日下午召開記者會談論這件事,還特地一身白衣黑褲,而不是白衣白褲,也沒有別上黨徽,藉此表達他是以總理身份召開記者會,而不是以行動黨黨魁的身份。
黃總理邀請所有政黨領袖在兩個基本原則上明確表態,即身份政治在新加坡沒有立足之地,宗教與政治也永遠不應混為一談。
這個風波不會隨著大選的結束而被人遺忘,各政黨應以此為戒,因政黨平時與其他團體或是宗教人物互動在所難免。
在新加坡這個多元種族多元宗教社會裡,政治人物與不同社群的接觸是為民情把脈。少數種族、中下層和其他弱勢群體都有各自不同的訴求,當涉及宗教、文化,便具有一定的敏感性。
在公共場合,為照顧回教社群的需求,每個食閣、小販中心和咖啡店都有分別處理清真餐具的架子。公共設施也更加親老人和行動不便者。
對於工人黨星期六上午發出的聲明,以及其他政黨領袖的談話,總理說,總體而言,所有政黨在外來干預的問題上有著廣泛和明確的共識,「這是好事」。
這似乎為目前的選舉風波畫上句號,執政黨相信不會繼續在這個課題上與工人黨糾纏,否則選民把這當作政黨鬥爭,反而讓人們失去問題的焦點。
但是,新加坡的政治不會因此而打了「抗外來干預」的免疫針,身份政治不會就此煙消雲散,政治與宗教不能混為一談,仍將是一個挑戰。
在許多國家,政治跟宗教就是離不開,因為政治人物需要宗教勢力的支持;尤其是當宗教就是政治的時候,社會的動盪不是到了選舉才發生。
政治與宗教分開,社會和諧,是新加坡之所以成為一個獨特國家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