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回家|姚焯菲懷舊學生造型搶鏡 劉丹憶1963年制水苦況
TVB處境劇《愛·回家之開心速遞》昨晚(29日)播出《給我一口水》,講述熊家所住大廈因爆食水喉暫停供水,眾人只好到街喉取水。為了突顯食水得來不易,劇情重現香港1963年4日供水一次、每次供水4小時的情況。
「回到1963」的呂慧儀、滕麗名、姚焯菲(Chantel)、古佩玲、莊思明等各出奇謀爭水,呂慧儀的孭仔師奶Look、滕麗名的馬姐Look、姚焯菲的旗袍學生Look均十分搶鏡,加上眾人的「懷舊演技」,為故事增加不少喜感。
Chantel年紀小小,未經歷過制水苦況。她接受TVB.COM訪問時表示父母多年前已教她要珍惜食水,不可隨便浪費。Chantel說︰「無論我沖涼或者洗手都唔會開大個水喉,呢個世界有好多人需要用水。」
經歷過1963年旱災的劉丹及羅樂林談到這段往事時異口同聲表示要「珍惜食水」,劉丹透露當時每家每戶都會放置兩個大桶裝水,當時住得較高的街坊取水亦相對困難。他說︰「我當時住嘅樓層唔高,水嘅源頭就猛啲,所以一有水嗰日,一開水喉好快就可以裝滿水。不過,住唐樓嘅街坊,因為大家一齊開水,啲水會唔夠力,令到住樓上嘅水壓升唔到上去, 所以好多時就會大叫『樓下閂水喉』, 因為要閂咗個水喉先可谷到個水壓,如果唔係4日都接唔到水,就好陰功。」
劉丹表示當年到街喉排隊取水場面至今仍歷歷在目:「啲人一知道有水車嚟就會擺曬啲桶喺度,但又要搵人睇住,有時就會搵啲小朋友睇。當大人返到嚟,個小朋友就喺度喊,個桶又唔見咗,因為有啲衰人會蝦啲小朋友,又有人會踢開其他人嘅桶,所以好多時會打交收場,後尾要警方派人睇住先有改善。
有時啲男人返曬工,得番婦孺喺屋企,見到佢哋挽住兩桶水又要拖住啲細路,落樓下擔水再上番樓,嗰種痛苦真係好慘。當時用每滴水都諗過度過,有時天氣熱,但邊有咁多水可以沖涼,所以就拎一盤水嚟抹身,嗰盤水抹完都變曬色。洗米亦唔會話洗幾次,嗰時只係洗一次就算,再留番啲水嚟抹嘢。」劉丹因此一直教導子女和孫女要節約用水:「就算依家有東江水,都係得來不易,唔係用之不盡。」
羅樂林最難忘當年排隊取水及節約用水的日子:「每一殼水都會儘量用盡佢,例如諗嚇洗完面或沖完涼嘅水可以用嚟淋邊度,會計清計楚,唔可以一用完就倒咗去。就算依家有東江水亦嚟得不易,都要經歷好多嘢先可以送到嚟香港。其實唔單止用水,大家要記得任何嘢都係唔容易,要學識唔好浪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