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艺术了解一个国家的历史和文化绝对是一种色彩更斑斓,形式更生动的方法。当年为庆祝新加坡独立50周年,2015年开幕的新加坡国家美术馆(National Gallery)为你奉上富有南洋特色的艺术盛宴。
占地6万平方米的国家美术馆共收藏了超过1万件东南亚各国艺术家的作品,是全球东南亚藏品最丰富的美术馆。虽然每次只展出1000件,但已足以让你了解东南亚现当代的艺术成果,也被誉为新加坡的卢浮宫。
丰富的建筑故事和细节
2015年开张后,国家美术馆就成为新加坡举国上下的话题。它由高等法院和政府大厦改造而成,这两栋新加坡人再熟悉不过的政府大楼一直戒备森严,生人勿近,现在则成了展示新加坡及东南亚艺术的殿堂。
高等法院和政府大厦建于上世纪30年代,都带有庄重的新古典主义风格,它们不止是新加坡英殖民时代最雄伟的建筑物,更见证了新加坡发展之路的风风雨雨。
二战结束后,英军就在政府大厦接受日军签署的投降协议书。到1965年新加坡脱离马来西亚成为独立国家时,李光耀也在此发表独立宣言。而造型更突出,拥有绿色穹顶的高等法院更担任本地司法最高殿堂的角色长达60年,不少轰动全岛的案件都在此审理。政府大厦前的台阶也是本地婚纱摄影的热门取景点。
来自巴黎并擅长老建筑改造的Studio Milou Architecture事务所担任美术馆的“变脸”工程。这两栋建筑原本独自耸立,设计师采用了玻璃屋顶及暗金色的镂空铝片将它们连接起来,灵感来自东南亚常见的茅草屋,当阳光洒入美术馆时,能投射出斑驳自然的光影,这也是美术馆最吸睛的角落之一。另一个适合“打卡”的角落是5楼的空中花园,设有开放式阳台,能眺望滨海湾、金融中心等景观。
展馆都散落在美术馆内的两栋建筑里,分为常设展览和特展,以新加坡及东南亚的现当代艺术展览为主。常展包括DBS新加坡展馆和UOB东南亚艺术展馆,收藏了美术馆的精华代表作,通过各地风格各异的作品,带你走入19~20世纪新加坡与东南亚的美术与历史世界,这也是最值得花时间参观的两个展馆,特展通常和海内外艺术机构合作,策划一些主题展览。
DBS新加坡展馆
Siapa Nama Kamu是马来语,意为“你叫什么名字?”,也是DBS新加坡展馆的主题,馆内通过400幅本地作品来建构新加坡人的身份,展现了新加坡自19世纪至今,由殖民地发展到独立国家的道路。
明星画作包括新加坡著名画家蔡明智的作品《国语课》,以上那句马来语就出现在这幅作品上。画家刻画了1959年新加坡和马来西亚合并时,一众华族青年学习马来语的场景。
展厅内也收藏了不少南洋画派代表画家例如刘抗的作品,这批早期由中国南来的画家创作了不少南洋风土民情题材的作品,并逐渐形成具有当地特色的南洋画派。在这里如果你发现了一些熟悉的名字也不必意外,例如徐悲鸿。抗日战争期间,徐悲鸿多次来新加坡办画展以筹募抗日资金,其中名画《放下你的鞭子》就在国家美术馆展出。
UOB 东南亚艺术展馆
高等法院内的UOB东南亚艺术展馆展出了超过300幅从东南亚各地收藏的艺术品,其中很多创作于19世纪,当时有不少殖民时代的画家深受宗主国影响,以西方绘画形式展现当地的风土民情。
其中一幅代表作就是菲律宾画家胡安·卢纳(Juan Luna)于1884年创作的《西班牙和菲律宾》,画中两个身穿古希腊衣裙的女子象征着西班牙和菲律宾之间的殖民关系。画作极具梦幻色彩,女子背对着观众走上台阶,通往光明,你可以通过她们的打扮、肤色和举止,试着猜猜她们分别代表哪个国家。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