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三大銀行豪擲數億回購股票,創四年回購規模新高

6天前

趁近期股價走弱,本地三大銀行加速回購步伐,成為本地股票回購市場主力,推動整體回購規模創下四年來新高。

1. 新加坡三大銀行出手撐穩股價

4月1日至23日期間,星展集團(DBS)回購金額占新加坡股市總回購量近一半,大華銀行(UOB)和華僑銀行(OCBC)則各占25%和8%。

本地三大銀行積極回購股票,其中星展集團的回購額占新加坡股市總回購量近半,華僑銀行和大華銀行分別占8%和25%。 來源:聯合早報

據新加坡交易所數據顯示,截至4月24日,星展集團共斥資1億7941萬新元,大手買入443萬股自家股票,平均回購價是40.50新元。

大華銀行斥資1億零119萬新元回購298萬股,平均回購價是33.96新元。華僑銀行則以15.63新元價格回購250萬2600股,總額達3912萬新元。

2. 分析:利率風險或限制銀行股短期表現

本月初,全球股市因美國對等關稅生效暴跌,本地三大銀行股價也跟著遭拋售,一度跌至數月低點,引發投資者擔憂經濟增長疲軟導致利率下調,進而承壓銀行的盈利能力。

來源:新交所

輝立證券股票投資顧問劉子沅指出,本地銀行主導股票回購,反映了其財務實力和對長期價值的信心,但關稅和利率風險可能限制它們的短期表現。

在近月取得創紀錄盈利後,三大銀行承諾將盈餘資本,回饋給投資者。

馬來亞銀行分析師Thilan Wickramasinghe指出,即使近期完成多項回購,但本地銀行仍持有充裕資本。不過,在當前充滿不確定性的環境下,資本回報政策可能需要重新評估。

傑富瑞分析師則認為,三大銀行的交易價格高於帳麵價值,雖然回購未必是回報股東的最佳方式,但有助支撐股價,以吸引和留住長期投資者。

3. 銀行回購潮會減弱 藍籌股回購潮持續

劉子沅預測,本地三大銀行未來幾個季度將適度持續股票回購,但強度可能減弱。持續回購基於強勁資本和戰略需求,但宏觀經濟不確定性、監管變化等因素可能限制回購規模。

若關稅加劇或美聯儲推遲降息,回購可能放緩,銀行需保留資本應對撥備需求。

摩根史坦利因宏觀經濟惡化,將新加坡銀行2025年盈利預測下調11%,2026年下調8%至11%。但預計本地銀行資本比率將保持穩健,因貸款增長低且股東回報率強勁。

另外,Goldman Sachs看好三大銀行具備穩定盈利能力,以及持續增加資本回報的潛力,維持「買入」評級。

參考資料:

1.https://www.zaobao.com.sg/finance/singapore/story20250429-6263229,聯合早報


相关文章

  • 30億新元洗錢案大佬,與新加坡三位部長聚餐合影流出
  • 關稅戰在降溫,但匯率還在5.6!只是新加坡的出口有點遭不住了
  • 新加坡「神仙公司」最新榜單
  • 新加坡少女網購墮胎藥後浴室產子,29周女嬰夭折
  • 5月份第一輪擁車證成功投標價出爐 三大汽車組別都上漲
  • 父親在她十歲時病逝 理工學院畢業生立志投身護理業
  • 第七屆吳作棟協立獎即日起開放接受提名
  • 我國外交部發旅遊警示 勸請國人暫緩前往印巴
  • 樟宜機場第五搭客大廈 將於下周破土動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