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加坡創業的老闆們注意!以為申請到 EP 就萬事大吉?大錯特錯!
初創公司申請 EP 看似門檻不高,可續簽才是真正的 「大考」!有人創業初期順利獲批,卻在兩年後續簽時栽了跟頭 —— 新加坡人力部(MOM)突然要求提供本地雇員記錄、穩定流水和業務增長證明,直接讓 「遠程外包 + 低流水」 的企業慌了神!
究竟怎樣才能穩穩續簽 EP?今天就用真實案例拆解隱藏的續簽雷區,3 大核心標準缺一不可,看完少走彎路!
初創公司申請EP沒問題,但續簽卻成了難題?
趙先生在新加坡創辦了一家科技初創公司,申請EP時沒有遇到太多阻礙。然而,當他兩年後續簽EP時,MOM卻要求提供近兩年的公司運營證明、雇員CPF繳納記錄以及穩定的業務流水。
問題出現:沒有本地雇員,公司運營數據不足!
趙先生髮現,雖然公司一直在運營,但他沒有僱傭本地員工,所有業務都是遠程外包。此外,他的資金流水較低,MOM擔心公司無法長期運營,於是要求補充更多材料。
MOM對EP續簽的核心標準
根據**新加坡人力部(MOM)**的EP續簽要求,企業需要滿足以下幾點:
• 至少僱傭一名本地員工,並繳納CPF,以確保公司對本地經濟有貢獻。
• 企業帳戶需有穩定的資金流動,避免出現空殼公司。
• 提供業務增長的相關證明,如市場擴展計劃、訂單增長趨勢等。
如何確保EP續簽成功?
為了順利續簽EP,我們幫助趙先生採取了以下措施:
僱傭本地員工:
• 在EP續簽前,確保至少僱傭一名新加坡籍員工,並按時繳納CPF。
優化公司資金流水:
• 確保公司銀行帳戶有穩定的現金流,避免因流水不足被拒簽。
• 調整財務結構,使收入與業務活動更具匹配性。
提交業務增長計劃:
• 詳細列出公司的市場擴展計劃,並提供實際訂單記錄。
• 提供與客戶的合同和發票,以證明業務增長。
最終,趙先生的EP順利續簽,他的公司也進入了更穩健的發展階段。他感慨道:「原以為EP續簽和申請一樣簡單,沒想到政府對長期經營能力要求這麼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