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位新加坡姑娘刷屏了——30岁的李思颖,拿下了国际数学界重磅奖项“玛丽安·米尔札哈尼新前沿奖”,成为新加坡首位获此殊荣的数学家!
但比起她的成就,更让我们佩服的是她一路开挂的“学霸人生”:圣婴小学道南高才班莱佛士女中莱佛士书院国大哈佛史丹福……这履历,妥妥的“新加坡教育体系天花板”啊!
图片来源:instagram
新加坡数学教育的“硬核养成”
李思颖自己说:“是新加坡扎实的数学教育成就了我。” 这话真不假!从小学高才班到中学直通车,新加坡的“因材施教”体系,确实给了她疯狂生长的土壤。
但更关键的是,她敢选“冷门赛道”。在很多人眼里,数学=枯燥=没“钱途”,尤其对女生,总有种“理科是男性主场”的偏见。可李思颖偏不服:“谁说女生不能玩转数论?” 她一头扎进最抽象的朗兰兹纲领,还搞出了颠覆性解法!
别只羡慕她的光环,学学她的狠劲儿
李思颖的故事,绝不只是“天才爽剧”。她让我看到普通人逆袭的真相!选择比努力更性感,在“热门专业”和“冷门热爱”之间,她选了后者!数学从不是她的舒适区,而是攻城略地的武器。在男性扎堆的领域,她毫不怯场,甚至更耀眼。
破除性别与年龄的双重偏见
在仍由男性主导的顶尖数学圈,李思颖的获奖具有双重破冰意义。5万美元奖金背后,是评审委员会对"女性+青年学者"组合的特别期许。她用实力打破偏见:“女生理科不行?”不存在的!
她的成功轨迹为亚洲女性指明道路:不必困囿于传统学术晋升模板,青年学者完全可以在博士毕业3年内实现重大突破。正如颁奖词所述:"她重新定义了数学研究的可能性边界。"
所以啊,别再说“数学是男生的游戏”了!李思颖这样的姑娘,正在用实力改写规则。
她让我们想起那句话:“真正的女性力量,不是成为谁,而是无视标签,定义自己。”下次如果有人问你“女生适不适合学理科?”请把李思颖的故事甩给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