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传统咖啡店之三:喜园
喜园咖啡店的英文是YY Kafei Dian,很特别,用的是拼音Kafei,不是coffee,也不是南洋常用的马来文kopi。
早期南洋华人称咖啡为㗝呸(kopi),很喜欢“㗝呸”一词,有地域性,也有古早味。新加坡最重要的剧场人物郭宝崑写过一个剧《㗝呸店》。
在新加坡的老街区,偶尔还能在骑楼的柱子上看见“㗝呸”的字眼。
言归正传,喜园咖啡店在巴米士街(Purvis Street)的角头,和美芝路交接。巴米士街也被称为海南二街,可见这条街当年是海南人的据点,有很多海南人开的咖啡店、鸡饭店。
实际上,协胜隆和琼华昌我都不常去,最常去的就是喜园,当然因为它的地理位置对我来说非常方便。去百胜楼或国家图书馆看展、买书、借书、参加新书发布会之后;或者带中国来的朋友参观莱佛士酒店之后,就会去喜园坐坐,喝杯奶茶或咖啡、吃份烤面包。以前也常去逸群吃鸡饭,自从逸群关闭后就只去喜园了。这条街上的津津餐室也很有名,但我习惯性地选择喜园,纯属个人喜好。
听说,这些年喜园已经成为网红店了,我不觉得意外。地点优越是一个因素,东西好吃才是关键。此外,喜园的环境比其他老店要明净亮堂,坐在店外廊下还可以看看街景。
我去喜园,大多点奶茶和招牌烤面包。喜园的烤面包胖乎乎的,松软好吃。这种方块圆头形状的面包与其他咖啡店的长片状烤面包不同。说实话,新加坡的烤面包,我个人觉得喜园的最好吃。
如果是饭点,我会再加一份海南猪扒饭,猪扒饭配上洋葱、番茄、生菜,酸酸甜甜,很开胃。海南厨子做猪扒一流。
郭诗玲有一阵学画,兴致高,画了很多,她的画和她的诗一样,路子很野,但野著野著又逸了一下,变得野逸了,不羁中带着闲适。
她送过我一张“喜园”咖啡馆外观的水墨画,设了绿和褐的淡彩,我很欣赏这幅画,挂在家里,放佛把喜园搬回家了,心生欢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