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都會日報》報道,多名受害者指出,男子自稱為一家日本科技公司的代理,他號稱該項投資計劃同生產生物柴油與可再生能源有關,並涉及日本技術。
男子還宣稱計劃收益穩定、回酬豐厚,每年可分紅四次,每次回酬高達16%至18%,因此吸引不少受害人動用公積金或積蓄參與。
一名受害者表示,他三年前從雇員公積金局提取了5萬令吉(約1萬5220新元)作為最低投資額,妻子則投入15萬令吉(約4萬5660新元)。
然而,他只收到了第一筆分紅,之後多次聯繫對方詢問卻無下文。
另一名年約60多歲的受害者費爾道斯透露,他在2022年12月轉帳5萬令吉(約1萬5220新元)參與投資,但至今僅獲得一次分紅。
同樣年逾六旬的受害者莎麗娜說,她投入了10萬令吉(約3萬440新元),自去年起便未再收到任何分紅,多次聯絡公司管理層也只收到無理或不滿意的回應。
目前,受害者已向警方報案,並希望當局徹查該「拿督」及相關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