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循財(中)首次以總理身份領軍人民行動黨參加新加坡大選,以65.57%的總得票率成功蟬聯執政。(圖:AFP)
(新加坡訊) 人民行動黨在本屆大選以65.57%的總得票率成功蟬聯執政,政治分析員指出,面對美國關稅戰引發的不確定性,不少選民選擇將票投給行動黨,以維持國家穩定與延續領導層,促使該黨在本屆大選中獲得強而有力的委託。
《8視界新聞網》報導,政治分析員林義明與白勝暉在新傳媒全國大選開票特備節目中指出,行動黨本屆大選的整體得票率達65.57%,較上屆大選有所上升,顯示大多數選民支持第四代領導團隊。
林義明指出,2006年李顯龍首次以總理身份領軍選戰時,取得66.6%的得票率。這次黃循財也不遑多讓,得票率高達65%以上,這是一個強烈的訊號。
「上一屆選舉行動黨得票率曾跌至61%。選前不少人擔心這次會跌破60%,尤其是在提名日看到工人黨推出多位優秀新面孔。不過,最終結果不但沒有下滑,反而回彈,這對黃循財而言是非常正面的訊號。」
白勝暉認為,關稅戰在此次大選中成為關鍵外部因素,也讓行動黨掌握了有利時機。
「行動黨這次選擇了最佳時機舉行大選,可謂精準出擊,選民因憂慮外部經濟風險,轉而支持穩健執政的政府,這正是行動黨成功的關鍵之一。」
另一方面,新加坡政策研究所社會研究室研究員張家綺則就工人黨的表現給予正面評價。
她指出,工人黨成功守住所有原有議席,且此次出戰的多數選區由新人參選,但整體得票率仍普遍超過40%,反映該黨具備穩定的品牌辨識度。
「這也顯示部分選民相信工人黨推出的候選人值得委託。與其他反對黨相比,工人黨仍然最受選民青睞。」
至於表現未如預期的新加坡前進黨,張家綺認為該黨需要重新審視其策略。該黨秘書長梁文輝及第一副主席潘群勤此次無法再獲得非選區議席。
她建議,前進黨應加強基層耕耘,招募更多有影響力的新面孔,以提升政黨的可見度與吸引力。
此外,分析員也指出,兩名以獨立人士身份參選的候選人表現尚可,皆成功保住按櫃金,反觀部分政黨得票率偏低,導致按櫃金被充公,顯示選民愈發傾向根據候選人素質而非政黨標籤作出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