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要带动本地就业、税收和服务业发展,才真正被视为“结构内资本”,享有更友好的身份政策。
3. 年轻高潜力人群:未来可塑性强的人
年轻、有专业能力、愿意扎根本地发展的人,即使暂时收入不高,政府也愿意“下注”其未来。这类人更容易融入新加坡社会结构,是移民局审批时重点考量的“未来价值”。
过去一些人通过设公司、自雇EP、再申请PR的方式“曲线移民”。但如今,这条路正变得越来越窄。EP审批趋严,自雇者的PR续签变慢,甚至缩短时间。
自由职业者、小微创业者,如果没有显著的市场效益或贡献,目前已很难获得长期身份保障。
众所周知,新加坡移民像开盲盒,玄学,没有任何参考的标准。也就是说,可以批你,也可以拒你,不给任何理由。
这一点对于那些在新加坡常年辛苦熬身份的人来说,或许不太公平。如今新加坡火成这样,所以难度就可想而知了。
一家三口在新加坡每个月花多少钱?
明白了“谁受欢迎”之后,中产读者最关心的问题仍然是:如果我真的来了新加坡,现实生活是什么样?支出能否承担?生活质量是否匹配?
以下是一个典型中产家庭(夫妻 + 一个孩子)在新加坡的每月实际支出估算(2025年):
注意看, 还没有买车。教育、住房和女佣是最主要的三项支出。如果还计划买车或送孩子读国际学校,整体成本将进一步上升。
如果你是一个中年人,英语不太好,想靠“做点小生意、带着孩子读书”的方式移民新加坡——可能真的不是时候了。
新加坡正变得越来越像“精英的俱乐部”:富豪、高薪人才、国际专业人士是座上宾,而传统中产,正在逐渐被挤出移民名单。
不是新加坡变了,是它越来越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