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黨此次派出26名候選人,只成功捍衛原有的10個議席。(新明日報圖)
(新加坡訊)工人黨本屆大選欲擴張版圖,結果與上屆一樣贏得10議席,有望再推2非選區議員入國會。
《新明日報》報道,工人黨本屆大選競逐5個集選區和3個單選區,共26個議席,比起上一屆的4集2單共21席來得多。
他們在後港單選區、阿裕尼集選區和盛港集選區都成功守土,保住10個議席。
工人黨本屆在「大本營」後港單選區贏下62.17%的選票,得票率比上一屆稍微上升。
而在上屆首次贏下的盛港集選區,本屆的得票率則是56.31%,比起上一屆的52.13%上升了約4%。
由秘書長畢丹星領軍的阿裕尼集選區團隊本屆59.68%得票率與上一屆的59.93%非常接近。
參選惹蘭加由單選區的新人劉宇揚以48.53%得票率敗給了人民行動黨的黃志明,是所有選區得票率最高的落選反對黨候選人,有望成為非選區議員。
而工人黨的淡濱尼集選區競選團隊則獲得47.37%得票率,在這個4角戰區敗給了行動黨團隊,也是得票率第二高的落選反對黨參選人。
該團隊由工人黨副主席費沙領軍,成員包王銳斌博士、唐光偉、蔣佩姍和陳欽德。第二個非選區議員預計將在這5人當中產生。
如果工人黨接受兩個非選區議員議席的話,該黨來屆國會中將有12名代表。
該黨在其餘參選選區,即東海岸集選區、榜鵝集選區以及淡濱尼尚育單選區都敗給了人民行動黨。
守住原有10議席但未能擴大版圖,有受訪觀察家指工人黨未達理想表現,並列舉四大因素,但也有者認為,「保持原狀」已是不錯的成績。
新加坡管理大學楊邦孝法學院副教授陳慶文指出,工人黨沒能藉助2020年大選的勢頭,造成這屆大選的成績未達到理想表現。
他分析,工人黨捲入的身份政治風波或令淡濱尼集選區以外的居民重新思考是否要繼續支持工人黨。一名旅居馬來西亞的新加坡男子努爾德羅斯(Noor Deros)日前在臉書發文,稱曾與工人黨代表見面,並提出一系列有關維護馬來穆斯林社群利益的訴求。他也公開呼籲追隨者支持由費沙領軍的淡濱尼團隊,但工人黨澄清費沙是在不知情的情況下與這名宗教師見面,並強調黨內並未作出任何承諾以換取政治支持。
再者,陳慶文指工人黨這次放棄競選馬林百列—布萊德嶺集選區,展現了工人黨自顧利益的面貌。最後,辣玉莎撒謊案件,牽扯了秘書長畢丹星,造成選民對工人黨的領導誠信和標準存有疑慮。
不過,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首席研究員藍平兒告訴記者,工人黨在本屆大選算是「保持原狀」,這看似壞消息,但在外部環境不利、人心求穩的條件下,工人黨的成績已算不錯。
藍平兒說,其他政黨在大選中落敗,間接提升工人黨的地位。這就像一種篩選效應,一次性淘汰其他政黨,進一步朝一個半黨的格局邁進,不過,這還沒到兩黨輪流執政的境地。
兩個非選區議員議席或是「安慰獎」。
陳慶文告訴記者,工人黨本屆大選在盛港集選區、阿裕尼集選區、後港單選區等選區的戰績不俗,成功保住了10個議席,但工人黨或會對此次無法征服新區的表現感到失望。
他指出,工人黨這次很明顯將火力集中於榜鵝和淡濱尼集選區,因此能爭取到兩個非選區議員議席對他們而言或許只是「安慰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