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讓我們一起走進他的故事~
2025年福布斯全球富豪榜揭曉,謝國民以152億美元(約合1100億人民幣)的身家榮登泰國首富,全球排名第141位。
謝國民是誰?
也許有人對這個名字並不熟悉。那你逛過卜蜂蓮花超市嗎?聽說過正大製藥嗎?見過正大置業的招牌嗎?或者總能在童年回憶中找到一檔名為《正大綜藝》的電視節目吧?
謝國民更是改革開放後首批進入中國的外資開拓者!
從父親手中接過「正大莊」菜籽店的8銀元創業基因,到如今橫跨農牧、零售、金融、地產等20餘領域的商業帝國,謝國民用三代人的時間書寫了一部「敢為天下先」的潮商史詩。
從曼谷街巷到
中國田埂的赤子之路
謝國民,1939年生於曼谷,祖籍廣東汕頭澄海縣。父親謝易初1922年從廣東澄海逃荒至泰國時,僅揣著8塊銀元和一包菜籽,卻在1922年創辦「正大莊」菜籽店,正是正大集團前身!
1941年太平洋戰爭爆發,日軍轟炸曼谷時,12歲的謝國民曾目睹父親冒死將菜種藏進棺材運出城外。這段經歷在他心中種下兩顆種子:對故土的眷戀,以及對「生存」的敏銳嗅覺。
1949年新中國成立消息傳來,謝易初連夜帶著全家回到汕頭。此時的謝國民第一次踏上中國土地,卻因語言不通被潮汕方言難倒。父親咬牙將他送進澄海縣立小學,每天放學後親自教他背誦《三字經》:「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三年後,他轉學香港聖士提反書院,白天啃英文課本,夜晚伏案抄寫潮汕農諺。
從菜籽堆里
長出的商業頭腦
1953年,14歲的謝國民被父親送往泰國東北部農村實習。烈日下,他跟著農戶學習雜交水稻種植,發現當地農民仍用傳統「撒播法」,便偷偷用父親改良的「條播技術」做試驗。
當試驗田畝產比傳統方法高出30%時,他興奮地跑回曼谷向父親報喜,卻換來一句:「別急著高興,去把全村200戶人家都教會再說。」
這段經歷成為他商業哲學的啟蒙:真正的成功不在於技術領先,而在於讓技術真正落地。
1958年,他考入香港大學經濟系,課堂筆記里密密麻麻記錄著父親傳授的「三利法則」——「利國、利民、利企業」。一次關於農業合作社的課題討論中,他引用《齊民要術》中的「順天時,量地利」,讓教授驚嘆:「你把中國農經智慧帶到了現代課堂!」
中國情結:
商業帝國構建:
從飼料革命到全球版圖
1968年接掌家族企業時,謝國民力排眾議引入美國Arbor Acres種雞和「公司+農戶」模式,將泰國農戶單戶養雞量從300隻提升至1萬隻。
這一革命性舉措不僅讓正大壟斷泰國飼料市場,更催生出全球最大的肉雞產業鏈——如今集團年產量250萬噸飼料,覆蓋全球26國200餘家分公司!
1970年代起,正大集團以「買下紐約地鐵廣告位」的魄力,先後收購中國香港百貨、進軍金融證券,並在東京、新加坡建立區域總部。2023年,其旗下卜蜂蓮花超市在東南亞市場份額達18%,成為對抗沃爾瑪的核心力量!
面對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謝國民以「10泰銖/股」拋售泰國蓮花超市75%股權,卻斥資死守中國市場。這一決策最終讓集團利潤率從5%飆升至15%,冷凍快餐成為亞洲最暢銷單品之一!
改革開放的「0001號」見證者
當深圳還只是1.2萬人口的小漁村時,謝國民帶著1500萬美元拿下「深外資證字0001號」。他力排眾議在羅湖建起中國首條現代化飼料生產線,甚至用三輪車考察交通閉塞的特區:「這裡會是下一個曼哈頓!
三次危機中的「中國選擇」:
1990年亞洲金融危機:拋售泰國資產保住上海正大廣場項目;
2003年禽流感衝擊:裁員2.8萬人,但增資20億擴建製藥廠;
2020年疫情衝擊:啟動「百萬頭生豬養殖計劃」,穩住華南供應鏈。
作為「一帶一路」倡議最早響應者,謝國民主導中老鐵路物資運輸、泰國東部經濟走廊高鐵項目,2023年更促成中企與東協國家超50億美元合作。他說:「搭好台,大家才能一起唱戲。」
從潮汕漁村走出的少年
到執掌千億帝國的商業巨擎
2024年,正大集團與泰國央行合作推出CBDC(央行數字貨幣)試點,用戶超2000萬,成為東南亞金融科技創新標杆。
投資3億美元在江蘇建立「細胞培養肉」實驗室,預計2026年量產人造肉製品,劍指萬億級替代蛋白市場!
2025年初,謝國民家族斥資80億泰銖改造芭提雅「黃金屋」,將其轉型為集海洋公園、免稅商城於一體的超級度假綜合體,預計年接待遊客破千萬!
從潮汕漁村走出的少年,到執掌千億帝國的商業哲人,謝國民的故事印證著「愛拼才會贏」的潮商精神。當被問及成功秘訣,他笑言:「我不過是把父親教的『三利原則』刻進骨子裡——利國者必利己,利民者終利企。」在百年變局的時代浪潮中,這位86歲的開拓者依然保持著每周三次高爾夫球的習慣,他說:「保持健康,才能看清下一個40年的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