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彭博社,聯合早報公布的信息,今年3月在亞洲金融圈發生了一件大事:
中國富商鍾仁海的家族辦公室被前雇員涉嫌挪用高達5550萬美元(約7400萬新元)資金。
一時間,金融圈風起雲湧,引發新一輪對資金安全的恐慌。
1、中國富商家辦資金被挪用7400萬新元
今年3月18日,彭博社報道,中國富商鍾仁海通過他的Panda Enterprise家辦和旗下的Lee Fung International(簡稱LFI)公司提出了指控,稱公司的本地員工利用缺乏監管的機會進行不當行為。
鍾仁海在2023年12月發現這些雇員涉嫌挪用資金,並於隔年1月將他們解僱。外部法務會計師隨後發現,據稱有7400萬新元從鍾仁海的帳戶支出。
新加坡高等法院公布的一份裁決文件顯示,中國商人鍾仁海向新加坡法院提起訴訟,指控四名前員工涉嫌虛假交易及偽造報銷單據,挪用其新加坡公司資金約7400萬元(約合人民幣4億元)。
法院於3月14日裁定,對涉案前員工及其設立的實體維持全球資產凍結令和所有權禁令,禁止他們轉移或處置相關資產。
圖/來源於聯合早報
2、案件回顧:7400萬新元如何不翼而飛?
據公開資料顯示,鍾仁海,浙江人;
2014年10月至今,任上海德持投資控股有限公司執行董事兼法定代表人;
2014年11月至2015年8月,任浙江鴻基石化有限公司董事;
2015年9月至今,任浙江鴻基股份公司董事長。
據了解,被指控的欺詐行為有很大一部分發生在「大感冒」期間,當時原告中國富商無法身在新加坡。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知情人士表示,被告能夠利用系統和檢查的缺失,在家族辦公室內「暗箱操作」。
針對這些指控,前員工們辯稱其中一人有權決定他們的工資和獎金,但這一說法遭到原告否認。四名被告曾申請撤銷法院凍結其資產的命令,稱原告「濫用程序」,但未獲成功。
該公司是一家由上述前雇員(均為股東)設立和控制的實體。在2015年5月至2024年2月期間,他們是LFI唯一駐新加坡的員工。
圖/來源於聯合早報
3、亞洲家族辦公室爆髮式增長引人擔憂
3月20日,新加坡聯合早也報道了這則新聞,並發布專業人士對此事件的觀點:
亞洲財富格局日益成熟,帶動人們對傳承、遺產規劃等家族辦公室服務的關注、交流和需求。但是,由於家辦的界定模糊,以及保密性等特點,該行業里的「冒牌」或者「蹭流量」現象也變得更加明顯。
業內人士指出,假冒者多是為藉機打入高凈值人士群體,以實現銷售產品或服務的目的,若要辨別真偽,須多與相關合作夥伴或其他家族交流。
新加坡金融管理局MAS強調,該局主要關注的是潛在洗錢風險,為應對這一風險,獲得稅收優惠的單一家辦必須在本地銀行開設戶頭。
近年來,新加坡吸引大量富裕人士在此設立家族辦公室,截至2024年底,家辦數量已超過2000家,較一年前的1400家大幅增長。
業內人士認為,這起事件有損新加坡家辦生態聲譽,也提醒其他家辦加強管理,尤其是在治理架構與財務監管機制方面。
圖/來源於聯合早報
4、如何辨別真假「老錢」?
「老錢」一詞,起源於19世紀末至20世紀中葉的歐美上流社會,強調對歷史與傳統的尊重,如英國貴族經典剪裁的西裝、簡潔配飾等。
如今,「老錢」特指通過家族多代財富積累形成的上層階級,其核心在於傳承性與低調的精英文化。那麼,我們應該如何辨別真假「老錢」?
根據康頓研究公司此前的研究,一般而言,一家典型的家族辦公室每年的運營成本至少為150萬美元,這意味著其流動資產須要達到1億美元。
圖/來源於聯合早報
在新加坡為家辦申請者提供諮詢服務的Bayfront Law董事林韋恩說,目前很難根據公開信息區分真假家辦。但這一行業規模較小,可以向熟悉家辦行業的消息人士核實,也可查看MAS的投資者警惕名單,查看相關公司是否被列為欺詐或無適當執照經營。
Oppenheimer Generations Asia的董事總經理科勒維奇奧認為,亞洲家辦領域目前不存在系統性風險,若要辨別家辦的真偽,花時間與相關合作夥伴和其他家族交流,並雇用優秀的員工進行盡職調查是有益的。
另外,有業內人士透露,一般而言,那些資產超過2億元且符合新加坡經濟發展局(EDB)全球投資者計劃(簡稱GIP)的家辦是「安全」的;
因為其申請人的資質、投資方案,以及未來的續簽要求方面都有較高門檻,而如果是資產管理規模在5000萬新元及以下的家辦,出現「注水」的機率較大。
圖/來源於MAS
目前,MAS指定的篩查服務商(簡稱SSP)共6家:
Avvanz;BDO Advisory;DC Frontiers;安永(Ernst & Young Advisory);畢馬威(KPMG Services);普華永道(Pwc)。
注意,新的家辦稅務獎勵申請,也必須提供上述6家公司提供的背景調查報告。
5、新加坡正致力成為頂尖財富樞紐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extpage}截至2024年底共吸引了超過2000家單一家辦落戶。
服務高凈值人士和家辦的持牌基金管理公司賢信隆創的總裁周賢進認為,儘管每個家族辦公室的管理方式不同,且依賴高度信任與保密性,但仍然需要建立完善的流程、健全的內部控制和職責分離機制。
周賢進說:「這起事件也讓人們注意到,過去幾年大量家族辦公室湧入新加坡,吸引了許多人進入這一行業,其中不乏資質不夠或並不真正適合的人。」
但他也強調,在新加坡監管體系下,有完善的流程與管控措施。「新加坡一向以嚴厲打擊金融犯罪而著稱,以為能逃脫懲罰是天真至極。」
新加坡保誠公司認為,所有財務顧問必須經過嚴格的培訓和評估,以確保他們了解最新的監管規定和公司指南,並能夠根據每位客戶的具體情況進行盡職調查,確保符合所有監管要求。
儘管這次事件家辦生態聲譽有損害,但多數業內人士認為,不影響新加坡繼續成為高凈值人士財富管理的首選地之一。不少機構為服務高凈值人士的機構已在進行嚴格從業人士培訓,加強從業人員合規要求。
圖/來源於聯合早報
針對於高凈值人士,如果您想了解家族辦公室,資產配合,理財規劃等問題,最好是聘請有經驗、資歷、有過往客戶或委託人口碑的人,或直接使用有執照、受監管的基金管理公司管理財富。
註:參考資料來源於新加坡MAS,EDB,聯合早報,彭博社,Campden Research,LFI,江鴻基石化,綜合公開資料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