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行動黨在本屆全國大選中以65.57%的得票率蟬聯執政。黃循財總理預計將組建自己的團隊並任命新的政治職務者,開始塑造第五代領導班子。
一般上,選後改組會在大選後兩到三個星期內進行。新加坡國立大學政治學系副教授莊嘉穎接受新傳媒英文新聞網CNA訪問時說,有鑒於需要應對貿易戰和關稅局勢的不確定性,這次的內閣改組更為緊迫。
自2021年以來,由於冠病疫情、領導層過渡以及日益加劇的全球不確定性,內閣已經很久未出現過重大改組。莊嘉穎認為,政府內閣職位基本保持不變,有助於保持穩定。
Terra Corporate Affairs總經理莫敏吉星(Malminderjit Singh)也認為,儘管任期已相對較長,但一些職位的人選可能還是會保持不變,尤其是貿工部、外交部、律政部和內政部等「專業部門」。
新加坡管理大學楊邦孝法學院副教授陳慶文則認為,這次的內閣將會有重大改組,因為黃總理會希望顯示「行動黨黨內人才濟濟」。
「大多數第四代部長都不是『他'的人,因為他們都是在差不多同一時間進入政壇的。重點應該會在黃總理任命的初級部長級別的人員上,而且都是首次獲得政治職務的。」
國防部長人選受矚目隨著國防部長黃永宏醫生在大選前宣布退出政壇,這次內閣改組的看點之一就是新任國防部長的人選。
雖然幾位內閣成員都有軍事背景,包括國務資政李顯龍和教育部長陳振聲,但政治分析員表示,擔任國防部長這一職務需要的不僅僅是作戰專業知識。
莊嘉穎說,國防部長的職責與高級軍官截然不同,因為國防部長更多時候是要負責政策、立法和預算等方面。
黃總理將卸任財長?另一方面,黃總理會否卸下財政部長職務也備受關注。
政策研究所社會研究室研究員張家綺博士說,雖然了解財政部的來龍去脈對他很有幫助,但財政部職責繁重,工作量非常大。
不過,陳慶文認為,繼續兼任財政部長將有助於他全面實施 「新加坡攜手前進」議程,而他可能想繼續擔任領導角色,以掌握財政大權。
也有分析員猜測,黃總理將在副總理王瑞傑卸任後任命第二位副總理,恢復前幾任總理任期內的「雙副總理」體制。
內閣會出現哪些新面孔?受訪分析員紛紛預計,這次內閣改組中將有數名新議員會獲委任政治職務。
在競選期間,黃總理強調了幾位具有領導潛力的候選人,包括梁振偉、迪內希、蕭振祥和賀明。
內政部長兼律政部長尚穆根在競選前也表示,義順集選區新議員吳函燕和賽義德哈倫都有可能擔任政治職務。
分析員認為,他們可能會擔任初級職位,例如政務部長或政務次長,以評估他們的能力。
不過,莫敏吉星也認為,他們也有可能直接出任更重要的職務。例如,在2020年全國大選後,六位新面孔在首次當選後成為政治官員,而現任人力部長陳詩龍則被任命為總理公署部長和人力部兼貿工部第二部長。
黃志明會否出任部長?也是全國職工總會秘書長的人民行動黨惹蘭加由區議員黃志明早前向黃總理提出,不要在內閣中為他安排職務。
一般上,職總秘書長都會出任總理公署部長一職,反映行動黨同職總之間的密切合作關係。
不過,分析員紛紛認為,黃志明的決定是務實之舉,旨在避免出現進一步的干擾。
獨立政治觀察家Felix Tan說,這種情況確實少見,但考慮到黃志明目前的處境,這可能是他最好的出路。
更多相關報道,請瀏覽《大選2025》專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