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稅戰第一份協議終於簽訂 但重頭戲在本周末

13小时前

距離美國總統特朗普在所謂「解放日」宣布,讓全球驚掉下巴的對等關稅已超過一個月。

儘管他後來宣布暫緩執行90天,讓外界稍微鬆了一口氣,但各國仍緊鑼密鼓,希望能在大限之前和美國談成協議。

英國成了第一個「幸運兒」,英美兩國5月8日簽署了協議。

根據協議,英國同意將對美國課徵的關稅從5.1%降低至1.8%,並允許更多美國商品准入;美國則保留對英國進口商品徵收10%基準關稅,並把英國進口汽車關稅從27.5%降至10%,以及豁免英國進口鋼鐵和鋁的25%關稅。

英美間的協議,或成為其他國家與美國談判的參考模板。目前看來,10%基準關稅避無可避,各國可能還得釋出一定條件,包括調低對美關稅,以及允許更多美國商品准入,才有望達成協議。

特朗普(左)在白宮橢圓形辦公室宣布英美協議後,與英國駐美國大使曼德爾森(右)握手。(路透社)特朗普在社媒上稱,未來將有更多協議跟進。

但外界最引頸長盼的,恐怕還是中美這兩大超級強國什麼時候才能談妥。

這場談判,本周末將在瑞士上演。

代表美國的談判人選是財政部長貝森特和貿易代表格里爾,中國方面則由負責經濟事務的總理何立峰出馬。

雙方都有難,卻都不願退讓?美國目前對中國實施145%關稅,中國則回以125%關稅,這實際上已使兩國陷入貿易「不相往來」的境地。

據世界貿易組織估計,如果中美兩國的實質禁運狀態持續,全球的貨品貿易將縮減1.5%。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數據則顯示,中美兩國合計約占今年全球經濟總量的43%。若中美兩國持續「對撞」,陷入全面貿易戰,導致經濟增長放緩甚至衰退,其他國家也必遭殃及池魚。

但最終讓特朗普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決定回到談判桌的,相信仍是來自各自國內的壓力。

在美國,特朗普自4月2日宣布新關稅政策後,國內政治和經濟的壓力與日俱增。

美國金融市場備受衝擊,美國國債在新關稅實施後,一度出現拋售潮,使美債利率飆升,這進一步加劇美國財政壓力,也可能導致流動性問題。

另一方面,美國當地不少從中國購買的產品難以找到替代來源,高關稅最終恐導致通貨膨脹,如果加上經濟停滯而引起停滯性通脹,特朗普將面臨更大的政治壓力。

據報道,美國兩大零售商沃爾瑪(Walmart)和塔吉特百貨公司(Target)早前已向白宮吐苦水,抱怨庫存正在減少,漲價已是迫在眉睫。

物價高漲,勢必引發民怨四起。

另一邊廂,中國則面臨無法及時找到美國替代市場,出口產業或出現倒閉潮及失業潮的窘境。

據投資銀行野村證券估計,貿易戰可能導致中國損失多達1600萬個工作崗位。

中國重建消費者信心,擴大內需的進展也不甚樂觀,加上今年畢業季即將到來,若經濟持續不振,這一梯次的大學畢業生,恐怕又將迎來「畢業即失業」的命運。

年輕人「就業難」是近年來中國社會的一大挑戰。(路透社)路透社也引述消息稱,隨著中國貿易夥伴已陸續和美國展開談判,北京也日益擔憂被孤立的風險。

讓貿易戰降溫,顯然符合中美兩國的共同利益。

但與此同時,這又是一場面子之戰,特朗普和中國國家主席在這場「膽小鬼遊戲」(Game of chicken)中,都試圖避免被視為先讓步的一方。

因此,專家們基本上不看好本周末的談判會有任何突破性進展,就連美國財長貝森特也已挑明,這場談判是為未來談判設定議題的第一步。

特朗普(左)和習近平(右)都試圖避免在這場博弈中顯得軟弱。(路透社)然而,根據彭博社引述知情人士說法,美國計劃把關稅降至60%以下作為首個目標,華盛頓認為北京可能願意作出相應回應。

60%雖然仍是高得離譜的稅率,但地獄走過一回,舉目之處或許都是天堂。這至少能讓美國廠商購買無法替代的商品時承受較小的痛苦,而東西賣得出去,也能讓以出口為經濟命脈的中國喘一口氣。

終歸一句,「不期不待不受傷害」,中美關係的深度不信任短期內已無法修復,本周末的中美談判大戲沒有談崩,沒有往更壞的方向發展,或許已算是積極結果。


相关文章

  • 吸毒後跳車?馬國女子墜車亡案 驗血報告三個月後出爐
  • 九成象拔蚌出口中國 貿易戰讓美國海鮮業陷困境
  • 馬國業者擔心美國對半導體加征進口關稅 衝擊領域新投資
  • 專向獅城工作馬國人下手 四名馬國大耳窿集團成員面控
  • 馬國業者擔心美國對半導體加征進口關稅 衝擊領域新投資
  • 關稅戰第一份協議終於簽訂 但重頭戲在本周末
  • 網購健康餐陷騙局 新山女教師血汗錢被盜
  • 泰國東北部一輛旅遊巴士發生車禍 36人受傷
  • 柔佛南北大道恐怖車禍 四車連環撞母女慘亡三家人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