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留学新加坡,家长持陪读VS工作签证,差别有多大?欣冉海外深度解析

9小时前     静姝     4443

孩子留学新加坡,家长持陪读VS工作签证,差别有多大?欣冉海外深度解析

近年来,随着新加坡教育的国际化程度越来越高,越来越多的中国家庭选择将孩子送到新加坡留学。然而,对于家长来说,陪读还是工作签证,成为了一个需要慎重考虑的问题。欣冉海外最近收到了多位陪读妈妈的咨询,问题主要集中在EP工作签证的申请和规划上。

这一现象表明,家长们对于孩子留学新加坡的规划更加科学和理性,同时也反映出许多陪读妈妈不仅具备高学历,还拥有丰富的工作经验,不再仅仅是“全职陪读”的角色。

孩子留学新加坡,家长持陪读VS工作签证,差别有多大?欣冉海外深度解析

那么,家长持陪读签证和工作签证,对于孩子和自己究竟有哪些区别?欣冉海外将从经济成本、身份规划、签证有效期及社会认可度等多个维度,为您深入解析。

经济成本

陪读签证VS工作签证

陪读签证:低成本但有限制

申请陪读签证需要一个新加坡本地公民或永久居民(PR)作为担保人。如果家长在新加坡有亲友愿意担保,那么陪读签证的申请成本几乎为零。但如果没有担保人,则需要支付费用聘请担保人,目前市场价约为2000多新币/年。

需要注意的是,陪读签证的持有者在新加坡是不允许工作的,这意味着家长在新加坡期间无法通过工作获得收入。因此,陪读签证更适合经济条件较好、不需要额外收入的家庭。

工作签证:前期投入高,但长期收益大

如果家长选择申请工作签证,则有两种主要方式:自己开公司或在新加坡找工作。

自己开公司:前期成立公司和申请EP(Employment Pass)的成本约为1万新币以上,后期每年的基本运营成本(如会计、税务等)至少需要4000新币。如果涉及租用办公场地或聘请员工,费用会更高。此外,持有工作签证需要按照年收入缴纳个人所得税,根据收入水平,每年可能需要支付几千到几万新币不等。

找工作:如果家长具备高学历和丰富的工作经验,也可以尝试在新加坡找工作。然而,欣冉海外提醒,建议只选择提供EP或SP(S Pass)工作签证的工作,避免WP(Work Permit),因为WP的薪资和社会福利较低,且无法为家庭带来长期身份规划的便利。

需要注意的是,对于中年家长来说,在新加坡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并不容易,尤其是还需要兼顾孩子的学习和生活。因此,欣冉海外建议,如果经济条件允许,自己开公司可能是更优的选择。

身份规划

陪读签证VS工作签证

陪读签证:无法申请PR,孩子需通过国考

持陪读签证的家长没有资格申请新加坡永久居民(PR)。如果孩子希望获得PR身份,只能通过参加新加坡的国考(如PSLE、O-Level或A-Level)并取得优异成绩后自行申请。此外,一旦孩子年满16周岁,陪读签证将无法续签,家长只能回国。

01

工作签证:全家可申请PR,身份规划更灵活

持有EP工作签证的家长有资格带着配偶和未满21周岁的子女一起申请新加坡PR。当然,最终能否成功申请,以及申请所需的时间,取决于家庭的综合情况,包括家长的年龄、学历、薪水、本地贡献度和融入度,以及在新加坡的居住时长等。

欣冉海外指出,EP工作签证不仅是工作许可,更是长期身份规划的“敲门砖”。对于希望为孩子和家庭争取更多发展机会的家长来说,工作签证无疑是更优的选择。

签证有效期与社会认可度

陪读签证VS工作签证

陪读签证:有效期与孩子学生签证挂钩

陪读签证的有效期与孩子的学生签证同步。只要孩子在年满16周岁之前就读于新加坡公立中小学、国际学校,或三育和圣法两所私立学校,家长基本上可以一直续签陪读签证。

然而,陪读签证的持有者在新加坡的社会角色相对单一,仅被视为“陪读家长”,不具备工作能力,也不允许工作。欣冉海外注意到,尽管新加坡从去年开始扩大了陪读签证的申请范围(允许父亲、外公、爷爷申请),但陪读签证的本质并未改变,家长仍然无法通过工作获得收入或社会认可。

工作签证:长期有效,社会认可度高

EP工作签证首次批准的有效期通常为两年,之后续签的有效期为2-3年,可以多次续签。在此期间,家长可以申请PR,为家庭争取更多长期发展的机会。

此外,EP工作签证是新加坡的高级工作准证,意味着持有者具备较高的工作能力和薪资水平,对新加坡社会的贡献也较大。因此,在申请PR时,EP持有者是最容易成功的人群之一。

欣冉海外建议:如何选择?

欣冉海外总结,从经济成本、身份规划、签证有效期和社会认可度等方面来看,家长持工作签证的优势明显大于陪读签证。对于经济条件允许、且孩子在新加坡读书时间较长的家庭来说,选择工作签证不仅可以为家庭争取更多长期发展的机会,还能为孩子的未来提供更多保障。

此外,在当前国际局势不稳定的情况下,许多原本计划去欧美读大学的家庭可能面临新的挑战。欣冉海外建议,选择政治和经济环境稳定的中立国,并争取获得长期身份,不失为一种明智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