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歲的陳邁克(化名)日前接受媒體訪問時,敘述自己的遭遇。他表示,今年1月到新加坡的一所大學當交換生,於2月下旬接到一通自稱是新加坡移民與關卡局官員的電話,指他的手機號碼涉嫌在中國發布虛假詐騙簡訊,需到當局處理。
「接到電話的時候已經是下午4點多,他們給我的期限是傍晚7點。我說來不及趕過去便詢問應如何處理。然後,他們說可以幫我轉接中國警方,讓我自己跟『中國警方』 聯繫這個事情。」
邁克指出,其實在接到這通電話的一個星期前,他也曾接過一通自稱是新加坡移民與關卡局官員的電話。當時,對方同樣告知其身份信息有問題需要去處理,但那時他認為是詐騙,所以沒有多加理會。但是,「(這一次)想的是,同一個話術不至於說兩遍吧,然後我就姑且聽了一下。」
遭24小時視頻監視長達三周自稱是「中國警方」的人員在電話中不斷強調邁克的身份信息可能丟失,並在幫他處理了電話詐騙簡訊事件後,告知他也涉嫌跨國洗錢案件。
「他們跟我說了兩個小時的電話,處理電話詐騙信息的事情。我呈報身份信息給他們檢查後,他們突然說我名下有一張中國的銀行卡涉及新加坡的跨國案件,涉及的金額高達100萬人民幣(約17萬9042元)。我被列為涉案嫌疑人,需要配合調查。」
在此之後,邁克需每天在五個時間段,以固定格式彙報所在地和行程。另外,他也需要24小時開著Skype視頻讓對方監視,並每晚和負責監督他的「中國警員」進行例行視訊通話。
「無罪擔保」 要求全程保密他表示,對方在過了一段時間後,於3月底稱因為其他同樣涉嫌跨國洗錢案的人員逃逸和私下串供,需將所有在外的涉案嫌疑人逮捕回中國。但是,因麥克是學生可另行處理。
「當時他說,如果我想繼續在國外完成學業可以做無罪擔保。我需要請一個公職人拿他的職位去幫我做這個擔保,保證我不會逃亡或泄密。我找了每天負責監督我的承辦警員做擔保人。警員每天向我了解情況等,(我在)某種程度上就產生了信任感。他說事情雖然嚴重,但是和我聊天快一個月,認為我是清白,可以幫我擔保。」
麥克表示,這名每晚和他進行視訊例行通話的男子穿著中國警察的制服,也覺得後面的背景局部真實,牆上刻有在中國警局常見的標語。他也說,對方編造了非常好的故事,讓他相信這確實是保密案件,不能和其他人說。
「我既沒有去向(中國駐)新加坡大使館求助, 也沒有向中國警方查證。」
學生依照指示騙父母 要求轉帳7萬元在完成擔保申請一周後,麥克被告知因涉案資金龐大需提交7萬元的保證金,而對方還幫他編造理由向父母要錢。
「他讓我說我的護照丟了,然後新加坡警察局因懷疑我販賣個人信息,需要提交一筆7萬元保證金,直到我重新辦理護照(才能取回)。他們還偽造了一份警署的公文,我爸媽就相信並轉錢給我。」
麥克在收到錢後便聯繫對方詢問下一步應如何處理。他被指示在4月9日當天到西部的兩家銀行分別提款4萬元和3萬元,並在上述的兩個地點將錢交給同一名姓陳的「調查人員」。
「(取錢)的過程都連著Skype語音,(他們)一方面指導,一方面監控。『調查人員』 出示了一個他們偽造的警察證件。」
所幸的是,麥克在第一個地點交了4萬元給「調查人員」後就覺得不對勁。他在前往第二個地點的過程中,詢問曾經被詐騙的同學,在被點醒後要求對方幫忙報警。新加坡警察部隊也在第二個地點將假調查員逮捕歸案。
麥克形容前往第二個地點時非常緊張,心跳如同在進行長跑一樣。至於為何會起疑心,他則說:「一方面是,提現金的這個方式太古老了。還有一個就是,我提交第一筆現金後,對方開始比較隨便說話,之前都是非常專業和穩重。」
他表示,目前最擔心詐騙組織會使用他的個人信息如身份證,電話和護照等到不同網站註冊帳號或對他進行騷擾。經過這次事件後,他也學會更加警惕並意識到其實在遇到類似情況時,可通過更多方式先進行查證。
27歲男子被捕針對這起事件,警方今天(10日)發布的文告表示,警方於4月9日早上約11點50分接獲通報,指一名20歲男子落入假冒政府官員騙局,損失4萬元;一名27歲男子因涉嫌參與假冒政府官員詐騙案而被捕。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extpage}
調查顯示,這名持有學生證的27歲男子,涉嫌協助詐騙團伙向受害者收錢。
根據警方收集到的證據,當時男子向受害者收錢時所出示的偽造警察證件顯示,他的職務是「專案特勤」,所屬的單位為「最高人民檢察院」。
警方表示,已為受害者追回4萬元。
初步調查顯示,這名男子也是同一類型騙局的受害者,相信他是在詐騙分子的操控下,誤以為自己正在協助「官方調查」,而參與了詐騙活動。
警方呼籲公眾通過官方渠道或向可信人士進行核實,查明是否存在詐騙跡象。若落入騙局,應向當局舉報和告知親友經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