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薪工人工資增速超中產?新加坡「漸進式工資模式」成效顯著

1天前

新加坡副總理王瑞傑在 「機遇社會」 國際會議上發表了講話。

分析了新加坡通過建立自由貿易協定網絡、推動數字經濟發展、加強科技創新、發展教育等等舉措,為構建機遇社會積累了經驗。呼籲各方攜手跨越部門、社會和國界,應對挑戰,讓每個人都有機會追求夢想,為後代建設機遇社會。

以下內容為新加坡眼根據活動資料整理:

尊敬的各位來賓

女士們,先生們,

早上好,歡迎大家,特別是來自海外的朋友們。

首先,請允許我祝賀社會和家庭發展部(Ministry of Social and Family Development)和政策研究所(Institute of Policy Studies)組織了這次開創性的會議。

我很高興在這個充滿不確定性的時代,政策制定者、研究人員和從業者齊聚一堂,就如何創建 「機遇社會」 交流想法。

20 世紀:人類發展和機遇

在 20 世紀,我們見證了人類發展的重大進步,以及世界各地人們發展機遇的不斷拓展。

隨著食品產量的增加和醫療保健的改善,全球人口翻了兩番,預期壽命延長了一倍多。

全球 GDP 增長了約 20 倍,使數十億人擺脫了絕對貧困。

民權運動、殖民主義的衰落和女權運動為許多人帶來了新的自由和機遇。

我們是如何實現這一目標的?

在我看來,在經歷了兩次毀滅性的世界大戰後,我們致力於通過促進繁榮來尋求和平。

《布雷頓森林協定》建立了全球貨幣體系,並促成了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的成立。

《關稅及貿易總協定》後來演變為世界貿易組織(WTO)的關稅和貿易總協定為全球貿易制定了規則。

這些機構構成了全球化的基石,使人員、思想和資本能夠跨境流動。

這使得社會,尤其是那些接受貿易和投資的社會,能夠為他們的人民創造前所未有的機遇。

跨國企業建立的網絡最大限度地發揮了不同國家和地區的比較優勢。

它們帶來了技術和先進的生產訣竅,同時受益於較低的生產成本。

其他技術進步——如航空、貨櫃化航運、機械化工廠和先進的電信——加速了這種全球分工。

全球資金流向基礎設施投資和貿易,特別是在發展中國家。

事實上,幾乎所有經濟體都採用市場原則來優化稀缺資源的配置。

即使是像中國和越南這樣的社會主義國家,在研究了競爭性市場經濟如何為其人民創造機遇後,也改變了發展方向。

鄧小平領導的中國改革開放使數億中國人擺脫了貧困。中國隨後於 2001 年加入世界貿易組織,進一步推動了其發展,中國加入世貿組織時我正在卡達參加多哈回合談判。

世界從勞動力和資本的大量流入中受益。例如,據估計,沃爾瑪和亞馬遜上銷售的商品有 70% 到 80% 是中國製造的。

雖然中國是全球合作帶來益處的最明顯例證,但全球化更廣泛地為發展中國家的工人創造了機遇,數十億工人找到了工作,消費者享受到了更便宜的商品和服務。

3D:去全球化、數字化顛覆、人口統計

但如今,我們正面臨著全球經濟和世界秩序的急劇變化,我將其簡單概括為三個 「D」。

第一個 「D」 是逆全球化,即全球化程度的下降。

在美國和許多發達經濟體,全球化的好處並沒有得到平均分配。

曾經作為中產階級就業基石的工廠工作崗位一直在減少。

這些工人及其社區面臨著工資停滯不前的問題,或者更糟糕的是,他們面臨著失業。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美國正在努力讓製造業回歸——讓美國再次偉大。

美國不僅對中國發起了關稅戰,還對包括加拿大、墨西哥、歐盟以及東協大部分國家在內的盟友和貿易夥伴採取了關稅措施。甚至與美國簽訂了自由貿易協定的新加坡也受到了影響。

這些「互惠關稅」給全球經濟秩序帶來了重大不確定性,並影響了投資。

一些國家已經在採取報復行動,而且可能會有更多的國家這樣做。這將進一步阻礙全球貿易和投資,並削弱全經濟球增長。

就在上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將2025年和2026年全球經濟增長預測分別下調至2.8%和3%。與三個月前 1 月份 3.3% 的預測相比大幅下調。

第二個 D 是技術快速進步帶來的數字化顛覆。

世界經濟論壇(WEF)在其最新的《未來就業報告》中預測,到 2030 年,近 40% 的員工現有技能將發生變化或過時。

特別是人工智慧和信息處理技術,預計將在 2025 年至 2030 年期間創造 1100 萬個工作崗位,同時取代 900 萬個工作崗位。

除了人工智慧,其他技術變革,如機器人技術、自動化、生物技術和量子技術,也將重塑各個行業,甚至包括會計、法律和金融服務等高技術含量的職業。

另一方面,技術可以通過接管高度結構化、重複性的任務來提升我們的勞動力水平。

今年早些時候,我訪問了中國和法國,看到這些國家如何利用人工智慧輔助醫生進行手術,並優化空中交通等重要任務。這只是人工智慧巨大建設性潛力的冰山一角。

隨著我們的經濟日益數字化,我們必須關注兩個挑戰,以確保持續的希望和社會流動性。

首先,技術可以創造一個贏家通吃的經濟,因為市場領導者通過規模經濟和網絡效應創造了巨大的利益。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extpage}

其次,發展中國家需要找到新的增長模式,因為豐富和廉價的勞動力可能不再是一個強大的比較優勢。

第三個 D 是人口統計。預期壽命的延長和生育率的下降將導致人口老齡化和勞動力萎縮。

許多社會正在步入超老齡化社會,包括新加坡。到 2030 年,每四個新加坡人中就有一個年齡在 65 歲及以上。

技術為提升我們的勞動力水平提供了機會,使老年人能夠享受更長且更有意義的職業生涯。

通過延長工作年限,他們可以為更長的退休生活更好地儲蓄,從而減少政府和養老金系統的財政壓力。

銀髮經濟還將提供新的需求來源,例如護理、銀髮旅遊或老年人學習等方面。

為了挖掘這一潛力,我們必須為年長的勞動者提供大量的再技能培訓和技能提升機會,尤其是在他們的工作年限內。

共同構建充滿機會的社會

面對我所提到的三個 「D」(逆全球化、數字變革和人口結構變化)帶來的強大逆風,我們如何在新加坡乃至全球繼續構建機遇社會呢?

我們如何共同努力,建設每個人都能最大限度發揮潛力並追求抱負的社會呢?

因此,我想以新加坡的經驗為例,分享一些建議,並邀請大家共同討論與合作。

通過經濟合作創造新機遇

首先,儘管世界上最大的經濟體正在從全球化中退縮,但仍有許多國家繼續相信全球勞動分工

我們正在與這些國家建立夥伴關係,以整合我們的經濟和市場,從而為我們的公司和工人創造新的機會。

新加坡擁有 27 個有效的自由貿易協定網絡,合作夥伴包括東協、日本、韓國、印度、中國、歐盟和美國。

我們是《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 的一部分,RCEP是世界上最大的自由貿易集團,與東協、中國、日本、韓國、澳大利亞和紐西蘭15 個國家/地區合作。

本周,我們與由智利、哥倫比亞、墨西哥和秘魯組成的太平洋聯盟簽署的第 28 個自由貿易協定將生效。

為了在數字時代創造機遇,我們正在推動數字經濟領域的貿易升級。

新加坡已與澳大利亞、韓國和英國簽署了三項雙邊數字經濟協議(DEA)。第四項協定涉及智利、紐西蘭、韓國和新加坡四個國家。東協國家也在談判一項類似的協定,預計到 2030 年,這將為該地區的數字經濟釋放高達 2 萬億美元的價值。

現在,這些舉措將使我們所有人都能在數字時代釋放價值並為我們的人民創造機會。這對於新加坡這樣的小地方尤其重要,這對像新加坡這樣的小國家尤為重要,因為貿易額是我們國內生產總值的三倍。

加強人類作為全球-亞洲科學、技術和創新節點的潛力

我們尋求創造機遇的第二種方式是利用技術進步,開發對消費者、我們自己和我們的合作夥伴更高效、更有用、更相關的產品和解決方案。

我們努力將新加坡定位為科技與創新的全球 - 亞洲節點。

2021 年至 2025 年期間,政府承諾投入 280 億新元來加強我們的研究、創新和企業 (RIE) 生態系統。

我們支持大學和企業進行研究和商業化,並加深我們對重要問題的科學理解。

例如,我們投資的一個特定領域是人類潛力研究 —— 我們如何更好地教育和培養年輕人,同時讓在職成年人能夠繼續學習,以適應未來經濟的需求?在人工智慧和機器人時代,人類技能和能力的未來是什麼?

新加坡在教育方面投入了大量資金,以充分發揮我們的年輕人的潛力。

成果令人鼓舞。

在 2022 年最新的國際學生評估計劃 (PISA) 中,新加坡在數學、科學和閱讀方面位居全球第一。

為了確保所有人都能獲得機會,我們還使高等教育途徑多樣化。

除了我們的 6 所自治大學外,我們還啟動了新的新加坡藝術大學,該大學今年接收了第一批學生。

我們還有 5 所理工學院和 3 所工藝教育學院,為學生提供各個領域的多元化課程。

與此同時,我們通過大力補貼終身教育和培訓,為我們的工人創造機會。

去年,我們通過 「技能創前程提升計劃」(SkillsFuture Level-Up Programme)加強了 「技能創前程」 計劃。這使 40 歲及以上的新加坡人能夠進行實質性的技能重塑,為未來做好準備。

新的技能創前程求職者支持計劃還為失業的求職者提供過渡性財政支持,幫助他們根據自己的技能、興趣和經驗過渡到新工作。

作為全球經濟中的一個小節點,新加坡無法阻擋全球變革的力量。

相反,我們必須通過保持與世界的相關性和作用,為我們的人民創造機會。 我很高興我們的人民秉持這種態度,並致力於終身學習。同樣,作為一個小型開放經濟體,新加坡不能自我封閉,而必須與世界各地的人們建立聯繫。

建設公平公正的社會

第三,我們的目標是建立一個公平公正的社會,正如我們的開國總理李光耀所設想的那樣。

企業、工人和政府之間牢固的三方關係是幫助提升我們的工人和企業的基石。

例如,全國職工總會(NTUC)在 2012 年引入漸進式工資模式(PWM)中發揮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如今,包括清潔工和保安在內的九個行業和職業的低薪工人受益於技能提升和清晰的職業發展路徑。

全國職工總會也是我們提升和重塑新加坡經濟過程中的優秀合作夥伴。

在 2017 年至 2023 年我擔任未來經濟委員會主席期間,我們為 23 個行業引入了產業轉型藍圖。

成果很有希望。從 2016 年到 2023 年,我們的經濟實現了每年 2.8% 的實際增值增長,在小型發達經濟體中相當高。

同期,以每小時實際增值衡量的勞動生產率也每年增長 2.1%。

我很高興全國職工總會繼續通過其 2700 個公司培訓委員會和全國職工總會就業保障委員會,在提升工人技能和重新部署工人方面發揮更大作用。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extpage}

這種經濟轉型非常重要,因為它為我們提供了資金,以在外部衝擊時期提供額外支持。

在新冠疫情期間,我們推出了社區發展理事會(CDC)代金券,幫助新加坡家庭支付生活費用,同時支持小販和社區商家。

最近,在全球高通脹的背景下,我們在 2025 年預算中加強了保障配套計劃,為家庭提供超過 100 億新元的日常開支支持,包括本財政年度向 130 萬個新加坡家庭每戶提供價值 800 新元的社區發展理事會代金券。

我們都知道這樣一句話:「授人以魚,三餐之需;授人以漁,終身之用。」 這很好地總結了我們在社會中可持續創造機遇的方法。

這就是為什麼我們繼續在住房、教育和醫療保健方面進行大量投資,並為低收入的新加坡人每支付 1 新元的稅款提供 4 新元的支持。

令我感到欣慰的是,這裡的低薪工人工資增長速度比全體勞動力的工資增長速度更快。

從 2019 年到 2024 年,工資處於第 20 百分位的工人實際工資累計增長了 5.8%,高於中位數工人的 3.5%。

這意味著,儘管生活成本上升,但低薪工人的工資增長幅度更大。

但與此同時,我們社會中存在一些弱勢群體,包括殘疾人、有特殊需求的人或陷入困境的人。

在我們教會大多數人 「捕魚」 的同時,我們也必須照顧好弱勢群體。

我們都可以發揮作用,我很高興社會上許多人在慈善機構、公益事業和社會服務機構中開展了出色的工作,付出時間、金錢和精力來幫助有需要的人。

政府將繼續通過配套撥款和稅收減免來支持這些努力,並通過 「轉型可持續發展計劃」 等舉措幫助我們的社會服務機構提升新能力。這將確保捐贈資金得到最佳利用,以支持有需要的人。

最終,我們必須繼續建設一個關愛和包容的社會,一個具有強大價值觀的社會,在這個社會中,每個成員都受到珍視和支持。家庭在這些努力中發揮著關鍵作用,馬善高部長非常重視家庭作為第一支持線的作用。像 「社區聯繫 +」(ComLink+)這樣的項目不僅旨在提升家庭中的個體成員,還包括整個家庭。同樣,我們新加坡人就像一個大家庭。

在全球範圍內,許多合作正在進行,以幫助弱勢群體。事實上,所有從海外飛來參加本次會議的人都是這項有意義工作的一部分。

因此,這個論壇提供了一個絕佳的機會,讓我們相互探索和學習,探討我們如何共同努力,不僅為我們自己的人民,也為世界各地的人們創造共同的機遇。我們必須共享人類共通的情感。

小結

讓我做個總結。構建機遇社會的征程是一個持續的過程。

我所談到的三個 「D」(逆全球化、數字變革和人口結構變化)將在未來幾年重塑我們的經濟和社會。這將有贏家也有輸家。

但正如人類在 20 世紀迎接挑戰,為所有人創造新機遇一樣,我們也能做到!

我分享了一些新加坡如何加強經濟夥伴關係、投資人力資本以及建設公平公正社會的經驗。

我希望這些能引發新的討論,以便我們能夠共同學習,共同應對我們共同面臨的挑戰。

所以,讓我們攜手合作 —— 跨越不同部門、不同社會和不同國界 —— 建設一個未來,在這個未來里,無論背景如何,每個人都有機會追求自己的夢想,並為我們的人民、世界各地的人們以及我們生活的地球做出有意義的貢獻。

我希望本次會議能激勵我們所有人為今世後代建設機遇社會,在這樣的社會中,增長得以共享,變革被欣然接受,每個人都有能力建設更美好的明天。

祝大家討論富有成果,非常感謝。

XBQ丨翻譯

HQ丨編審

新加坡總理公署丨來源

新加坡總理公署丨圖源


相关文章

  • 驚險!宏茂橋兩車猛烈相撞損毀嚴重,女童昏迷!目擊者挺身救援,現場畫面曝光
  • 新加坡打工人勿躺平!超全巴士攻略,一鍵直達馬來西亞嗨玩周末
  • 速看!新加坡8個主流招聘平台,輕鬆找工作不用愁
  • 下個月前往麥加朝聖的國人 須出示三種疫苗接種證明
  • 南洋理工大學男學生在女廁外徘徊欲偷拍,當場被擒
  • 3900件電子煙"隱身"保鮮膜入關,新加坡移民局成功截獲
  • Lady Gaga獅城開唱,本地聯名好物來襲
  • 新加坡未來幾年有望成為亞洲第一個人均GDP達到10萬美元以上國家
  • 新元兌美元持續走強,平價時代真的要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