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讀魯迅的王瑞傑 退休不是退隱

5小时前

魯迅說:

「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這是魯迅名句中的名句,很多人口頭上說的「路是人走出來的」,便是從這句簡化而來,出自小說《故鄉》。

這篇名篇收入魯迅小說集《吶喊》,不少老一代華校生想必還有印象。

今天一早看《聯合早報》,讀了華文媒體集團社長李慧玲跟已宣布卸任的新加坡副總理王瑞傑的專訪,第一個聯想到的就是魯迅的這篇小說,「路是人走出來的」這句話是魯迅的智慧提煉,成了不少人的人生座右銘。

王瑞傑(左)從2015年至2021年擔任財政部長,之間他升任副總理,到卸下財政部長的職務後,辦公室一直仍在財政部。他宣布告別政壇後,在財政部接受華文媒體集團社長李慧玲(右)獨家專訪,暢談超過三個小時。(聯合早報)一個人空有理想,沒有實踐,理想終歸是理想,最後僅是夢想。王瑞傑的人生歷練,說明一個貧寒子弟,只要努力不斷學習就有出人頭地的一天,這是「非常新加坡」的故事。

擁有《魯迅全集》的王瑞傑19歲時讀魯迅,這一點令我感到意外,也應該說是驚喜。

我趕緊溫習了一下魯迅這篇短篇,多年前第一次讀後的滄桑感和對故人故土的變化所產生的唏噓與無奈,現在讀來仍是那股味道,卻增添了幾許現實感。投射到政治上,「路是人走出來的」這句話更顯真切,更加覺得魯迅在整整一百年前(1921年)的文學創作真是歷久彌新。

人民文學出版社的《魯迅全集》一共有十六卷。(維基百科)王瑞傑被問及世界會怎麼看待這次大選結果時說,由於國際形勢的變化,新加坡的前方又將荊棘滿布。他說:

「因此,我覺得我們的選民考慮問題非常周到,非常明智。」

在上屆大選時東海岸集選區告急,面臨工人黨強攻,王瑞傑在提名日的最後時刻,從原屬的淡濱尼集選區被調到東海岸集選區,結果以53.39%得票率成功守土。但那一次的勝利可謂驚險萬分。

這一屆大選,王瑞傑會不會在原地守土成了選前最大懸念之一,結果卻是他跟國務資政張志賢一樣臨陣宣布退休,這顯然是在行動黨的戰略布局中,給反對黨一個反應不及。

副總理王瑞傑(左)和國務資政兼國家安全統籌部長張志賢今年大選開票夜在行動黨集合中心勿洛體育場,一起等待大選成績揭曉。(聯合早報)王瑞傑曾經在2016年開內閣會議時突然暈倒,後來確診為腦動脈破裂造成出血性中風。他住院45天後回家休養康復,九個月後回到國會議事廳宣讀財政預算案,獲得其他議員熱烈的掌聲。

艱難復原後,醫生確定他的健康沒有問題,再中風的風險與其他人無異,因此,2018年他接受同僚推選,準備再竭盡所能,領導第四代政治領導層。原本可以健康理由更早退休的他卻留下來,相信是他一生中最困難的抉擇。

他在專訪中一再強調新加坡要做長遠規劃。他說,政治不同於當公務員或私人企業的總裁。他強調政府繼續為新加坡的長遠未來制定政策的重要性,例如準備如何應對老齡化、應對貿易戰與科技戰,以及應對在科學與技術轉變中,新加坡要如何重塑經濟。

退休不是退隱,看來退休生活對王瑞傑而言,不會只是一種「行山遠足」的享受,他對國家未來的關心,仍將是一如既往。

改變了生活步伐,有更多時間去讀三國、讀紅樓,讀魯迅,他沒有改變的是一顆赤子之心。

退休不是退隱,看來退休生活對王瑞傑而言,不會只是一種「行山遠足」的享受,他對國家未來的關心,仍將是一如既往。(聯合早報)在新加坡的體制下,儘量吸納有才幹、有抱負的人才,讓他們學有所用,實踐自己的專長,他們並以同理心,為國家栽培未來接班人才。

新加坡的成功,一直是國際上的一項奇蹟,也是不少國家學習的模範,但是,新加坡成功之路,也不是一成不變,每一次世界性的危機是對新加坡模式的一次考驗。過去,危機發生時,總有人說,「新加坡完蛋了」,但是新加坡最後以自己應變的智慧和毅力挺了過來。

2015年,建國總理李光耀逝世,國際上都在看,新加坡是否因此而「人亡政息」。

副總理王瑞傑(左二)曾是已故建國總理李光耀的首席私人秘書。(海峽時報)過去十年,新加坡沒有停下腳部,不同領域國際評比的榮譽榜上,新加坡收穫不減反增。就因為新加坡擁有一群高度奉獻精神的人才在領導人民。

新加坡的成功模式在於廣納、善用人才,如此而已。

地球上本無「新加坡模式」,新加坡的成功之路是新加坡人走出來的。


相关文章

  • 震驚!新加坡16歲少年豪擲千元享受"特殊服務",父母臥底揭發按摩店黑幕!
  • 新加坡新冠病例激增17%,創年度新高!一大波人再現:刀片嗓
  • 三名拉丁美洲籍男子飛新加坡,闖豪宅盜走大量現金和珠寶!27小時內遭警方逮捕!
  • 南洋理工大學男學生在女廁外徘徊欲偷拍,當場被擒
  • 膽大包天!新加坡富人區連發3起盜竊案!美金新幣被狂掃!
  • 最新!一度被瘋搶的新加坡國庫券收益連續下跌!還能買嗎?
  • 女廁外偷拍未遂?涉案NTU男學生當場被擒!
  • 新加坡政要齊發祝福!為什麼東南亞國家都在過節?
  • 中國香港與新加坡財富抉擇:資金投向何方?這3大投資誤區你絕不能錯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