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歲,本應是無憂無慮的童年,卻被一紙腦癌診斷書打破平靜。陳卓彣在三年級確診顱內生殖細胞腫瘤後,經歷半年治療,在社會各界的關愛下,如今已重返校園,綻放燦爛笑容,書寫著生命的堅韌與溫暖。
2023 年,突如其來的病魔降臨,陳卓彣不得不暫時告別校園,接受漫長的治療。儘管治療期間積極勇敢,但病情穩定後,體力下降、嗜睡等副作用仍困擾著他。
幸運的是,學校特批他半天上課,老師們耐心輔導,同學們熱情陪伴,讓這個原本活潑的孩子迅速融入集體。
如今,五年級的他不僅熱愛體育課,還時刻關注時事,展現出超越年齡的成熟與樂觀。
在母親節這個特殊的日子,杜克 — 新加坡國立大學醫學院舉辦第 11 屆兒科腦瘤和腫瘤活動,首次選址濱海灣堤壩,為小病患及其家庭創造戶外遊玩機會,同時呼籲公眾關注兒科腫瘤群體。
竹腳婦幼醫院專家指出,完備的醫療資源是救治基礎,但病患與家庭更需要心理疏導與社會支持。
陳卓彣的故事,正是愛與關懷戰勝病魔的生動寫照,也讓我們看到,當社會凝聚力量,每一個生命都能重燃希望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