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際智庫 "生活質量研究所" 最新發布的《2025全球幸福城市指數》中,新加坡以總分 979 分位列全球第三,成為亞洲排名最高的城市。
2025年2025全球幸福城市排名
該指數從治理、經濟、環境等六大維度評估全球城市,新加坡在 "經濟繁榮"" 數字治理 "和" 可持續發展 "領域表現尤為突出,被譽為企業出海東南亞的" 戰略跳板 "。
幸福城市的硬實力
數據解構核心競爭力
(一)創新與數字治理標杆
指標 新加坡數據 全球對比
每萬人專利授權量 7.37 項 全球平均 1.2 項
開放數據集數量 8,086 個 倫敦4500個/紐約3200個
數字政務覆蓋率 98%生活場景 亞洲平均 65%
大學全球排名
2 所 TOP50
(NUS/NTU)
亞洲僅6所大學進入前50
亮點解讀:
創新生態十分活躍:依託國家研究基金(NRF)等政策,人工智慧、生物醫藥等領域研發投入占 GDP 的 2.8%,催生每平方公里 1.2 家科技初創企業的高密度創新網絡。
數字治理覆蓋率廣:從 "政府數字服務平台"(GovTech)到 "智慧國 2025" 計劃,新加坡實現 90% 的政府服務在線化,極大地提升了公共服務的效率和透明度,企業註冊最快 30 分鐘完成。
(二)健康與可持續發展典範
醫療效率:全民醫保覆蓋率達 95%,癌症五年存活率 83%(全球平均 67%),預期壽命83歲居全球前列。心理健康服務預算近五年增長 40%。
交通可持續性:新能源公交占比 35%(2025 年目標),智能交通系統使尖峰時段通勤速度提升,交通事故率較十年前下降 68%。
環境治理:污水處理率100%,可再生能源應用率年增12%,85% 的廢棄物實現再循環,濱海灣花園等生態工程使城市綠化覆蓋率達 47%,生物多樣性保護指數在熱帶城市中排名第一。
60 年治理積澱:
從 "城市國家" 到 "全球企業樞紐"
(一)制度優勢構築商業護城河
法治與清廉:全球清廉指數連續 12 年亞洲第一,商業糾紛平均解決周期 150 天(國際平均 300 天),智慧財產權保護強度全球第二。
政策連貫性:實施 "COMPASS 人才評分制" 平衡外籍人才引進與本土就業,2024 年調整 EP 薪資門檻至 5,000 新元(吸引高技能人才)。
稅收競爭力:企業所得稅 17%(可享受新創企業前三年免稅優惠),與 74 個國家 / 地區簽訂避免雙重徵稅協定,跨國企業區域稅務成本降低 37%。
(二)區域輻射力:21 個自貿協定連結全球市場
東協核心樞紐:通過《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和《新加坡 - 東協自貿協定》,企業可零關稅進入 6 億人口市場。
跨洲戰略通道:與歐盟的《數字經濟協定》實現數據自由流動,與美國的《自貿協定》保障智慧財產權跨境保護。
企業出海實操:
借勢新加坡的 "三維策略"
(一)政策紅利捕捉指南
新加坡政策支持 案例參考
綠色經濟
綠色企業稅收減免(最高 10%)、碳交易補貼
某中國光伏企業獲 3000 萬新元研發資助
數字科技
"新加坡數碼產業發展計劃" 最高 50% 項目補貼
東南亞電商平台 Lazada 設立 AI 研發中心
生物醫藥
臨床研究補貼(最高 70%)、快速審批通道
美國輝瑞在新加坡建立亞太首個基因治療基地
(二)本地化運營三大關鍵
文化解碼:
加入新加坡中華總商會(SCCCI)、新加坡工商聯合總會(SBF)等組織,獲取行業政策解讀與資源對接。
商務禮儀:注重 "面子文化",談判節奏偏好 "先關係後合同",重要場合習慣交換名片(需用雙手遞送)。
人才策略:
建議外企管理層新加坡公民占比不低於 30%,本地員工可享受 CPF 公積金制度帶來的忠誠度提升。
技能培訓:參與 "技能創前程"(SkillsFuture)計劃,企業可申請最高 90% 的員工培訓補貼。
區域跳板案例:
新能源領域:某中國車企通過新加坡子公司,利用 RCEP 關稅優惠,3 個月內斬獲印尼、泰國、越南等 6 國合計 2 萬輛電動車訂單。
金融科技:螞蟻集團在新加坡設立區域總部,依託當地監管沙盒機制,推出跨境支付解決方案,覆蓋東南亞 10 億用戶。
新加坡的獨特價值在於 —— 用治理的確定性對沖全球不確定性。從 「營商環境」到「育商生態」,新加坡正通過政策創新(如 2025 年上市機制改革)和基礎設施升級(如裕廊創新區),將自身打造成 「全球企業的戰略緩衝帶」。
對於中國企業而言,這裡不僅是進入東南亞的 「首站」,更是測試全球商業模式的「安全實驗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