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加坡建國 60 周年與五一勞動節之際,一場充滿人文關懷的大型公益活動溫暖了無數外籍勞工的心。5 月 18 日,60 多家餐館攜手為全島客工準備了 6 萬份愛心餐食,28 個客工宿舍、5 個休閒中心及多所宗教場所化作溫情驛站,讓來自世界各地的勞動者在異國他鄉感受到家的溫暖。
萬人共饗家鄉味:從南印咖喱到節日祝福
活動主會場設在小印度安古利亞回教堂旁的戶外帳篷,現場氣氛熱烈。38 歲的印度客工庫馬爾難掩激動:「去年為了養家離開妻女來新打工,今天在臉書看到活動,居然吃到了家鄉的咖喱雞!」 他的話語中滿是驚喜。
另一名在新工作 15 年的機械監管員穆扎法爾則在享受餐食的同時,表達了對住宿條件的期待:「12 人一間宿舍,廁所太小,希望能改善。」
政府與民間攜手:用行動致敬城市建設者 活動由新加坡印度餐飲業協會主辦,人力部保障、關懷與接觸小組全力支持。
人力部長兼貿工部第二部長陳詩龍醫生現場致辭,不僅感謝客工為新加坡發展的貢獻,更提出雙重目標:一方面加速建設新宿舍、提升休閒中心服務,引入板球、卡巴迪等傳統運動設施;另一方面嚴控工作安全,力求在未來國慶慶典時將工傷事故率降至 「接近零」。
數據顯示,新加坡客工人數已從 2022 年的 103 萬增至 2024 年的 117 萬,占總人口近五分之一。2024 年工作場所安全報告指出,去年因工死亡 43 人,較前年增加 7 人,凸顯安全監管任重道遠。
從溫飽到尊嚴:城市溫度藏在細節中 這場覆蓋全島的餐食活動,不僅是對勞動者的物質關懷,更傳遞出 「共建共享」 的城市理念。
當庫馬爾們捧著熱乎的家鄉菜露出笑容時,背後是社會對客工群體從 「勞動力」 到 「人」 的認知升級 —— 正如陳詩龍所言,改善住宿、豐富精神生活與保障工作安全同等重要,「讓每一位建設者都能體面生活,才是真正的國家進步」。
在獅城的鋼筋水泥間,這 6 萬份餐食如同 6 萬顆溫暖的種子,播撒在客工心中,也讓 「新加坡故事」 更添一抹人文底色。